□帝王大法•人人应学
以前在报刊杂志当合约作者,参与撰写过一个「大王」系列,主编要求我们去尽量发掘当地各行各业的「大王」;这才注意到,原来马六甲小小地方卧虎藏龙,街头巷尾处处都有王者!
曾入过眼帘,印在脑海,马上就能想起的,就有挂出招牌,名正言顺,当仁不让,专做环保回收的「废物大王」,还有每天早早收档,吃得人津津有味的「叻沙王」。
昨夜,读宋朝大儒真德秀编撰的【《书》要指】时,就不期然想起这件回忆中的琐事。那是缘于朱熹夫子的一段话,他说:
「《尚书》初读若于己不相关,熟而诵之,乃知尧、舜、禹、汤,文、武之事,无非切己者。」
原来这些古圣先王的现身示范,都和我们每一个人有切身的关系!
正如孔氏《书》〈序〉所说:
「孔子讨论坟典…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枢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
这部作为「人主轨范、帝王之制」的《尚书》其实人人可读,人人应学。因为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可以有脱颖而出的大王啊!
如果觉得时间不多,或者害怕大部头的古书难读,可以择其精华,取其心法,认真努力下功夫去落实。
为明太祖教导太子的「帝师」宋濂就推荐了二【典】、三【谟】,作为王者必读的帝王大法。
那么,读这些古书,要怎样才能在眼前的生活中得到利益呢?
程子说:「观《书》须要见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尧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譬如:读【尧典】,要推求、探讨尧帝如何治理百姓?如何对待臣民?读【舜典】,要学习如何尽一个人民的义务?如何履行一个下属的责任?我们拥有多重身份,是某些人的上层,同时也是某些场合的下属,所以就有多重责任和义务,也有必要随时对不同对象做出不同回应、不同示范…。在佛家,这称为「普门示现」,随类化身。
最重要是莫忘了前面所引朱子的提点,我们读《尚书》时不要觉得于自己毫不相关,当别人的故事看,来当作打发时间;应当反复重复阅读,熟读而且诵读!耳闻目染,熏习于心。这才能体会到:原来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的事迹,无不与自己切身相关,值得借鉴、观摩学习!
朱子又说:「二【典】、三【谟】等篇,义理明白,句句皆实理。下云尧之所以为君、舜之所以为臣,臯陶、契、益、伊、傅軰,所言、所行,最好绸缪玩味,体贴向自家身上来,其味自别。」
读这些圣君贤王的心法和言行事迹时,要设身处地,投入历史现场,放诸自己眼前处境:站在圣贤角度,若换他们是我,会如何对待眼前人?如何处理目前事?
至于要注意那些重点,如何实践?
朱子苦口婆心,又说:「伊尹告《太甲》五篇,说得极切!其所以治心、修身处,虽为人主言,然初无贵、贱之别。」
「治心、修身」—治理自己的心,修缮自己的言行。要管理、调伏的是自己的心理,要修正调整的是自己的行为言语。不要像去控制支配别人或外境。按佛家说法:是「依报随着正报转」,所谓「境随心转」;务必照顾好自己的心!治疗、护理好自己的心!要善体会之!长时间的细细琢磨!
朱子又提醒:「伊尹许多语,句句是天理!」天理就是宇宙定律,颠扑不破,万古常新;而人要学会谦卑,降伏自己的傲慢僭越与狂妄!必须认识自己的无知与渺小!
那么,如何才能看懂历史的演变,知晓宇宙的规律?请看朱夫子的自问自答:
「又尝问学者曰:《尚书》如何㸔?
曰:须要考厯代之变。
(观今宜鉴古,回看历史能帮助我们汲取教训,找到前路。问题是:怎么避免主观情绪和个人欲望的影响而产生偏见,造成错误判断,误了自己前程?!)
先生曰:世变难㸔,唐虞三代事,浩天阔逺,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
(稳当的下手处是:要求体会圣人的存心和用心。)
如:尧,则考其所以治民;舜,则考其所以事君。
(研究尧舜如何处事待人,如何工作、生活?他们的价值观,判断事理的方法和标准如何?)
且如:汤《誓》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熟读岂不见汤之心?!
(「敬畏」是重要态度。)」
千言万语,最最重要的是这一句张子的重点关键提示:
「『《尚书》难读。』葢难得胸臆如此之大,只欲解义则无难也。」
所谓「量大福大」,是过去老人们常说的话,盼你我认真受教,承恩老一辈所留传下来的福泽。
—以上引文皆出自:真德秀《西山读书记》【《书》要指】
∼威南 学2021.01.31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