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_side

阅读索引

我的博客

  •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 活在感恩的世界 - 题目:活在感恩的世界 作者:黄威南(曾用笔名“筱梵”〔=小贩〕发表) “老板,可以替我在袋子上写上这句话吗?” 正在埋头苦干,将前面几位顾客嘱咐要写上的名字或寄语一一细心地写上他们选购的手提电话袋的我抬起头,看看她要写的到底是句甚么样的话? 我们这个小摊挡所提供的是太太自己用传统缝纫机手工缝制的手提电话袋。...
    16 years ago

作者介绍

My photo
-自由撰稿人 -新加坡《佛陀教育》期刊特约作者 -佛学撰著《情到深处人孤独》由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 -佛学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网海知音

Sunday, June 14, 2020

我唤这只小猫作「明心」

□我唤这只小猫作「明心」
作者:黄威南

  记得很多年前流行一阵子的一种佛号音乐,标题为:「一声佛号一声心」。其旋律脱胎自粤语流行歌曲《换到千般恨》。
  在音乐引子衬底下,先响起一段口白,那是彻悟大师的法语节录:
  ❛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记得当时常带着太太随父母一块儿到父亲工作地方附近的一家饭粥档用晚餐,店内助理听到父亲播放「一声佛号一声心」,觉得喜欢,也要了一片卡带在饭档所在的茶室里播送。於是声声佛号就成了我们“送饭”的心灵音乐!
  后来因为意想不到的“业障现前”,我在一个左右邻居都无人居住的店屋楼上度过了一段“闭门思过”的日子。那时几乎一无所有,唯一的一架小电视机在看了一套净空法师的《佛教入门》后宣告“功成身退”。陪伴着我的学佛助缘只有一个昼夜播放的小小念佛机。偶尔,我会用录音机播一播「一声佛号一声心」,但出于对《换到千般恨》的印象过分熟悉,在记住了开场法语的主要内容后,就不再听了。
  记得彻悟大师的法语还有这么一些片段: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当时的心情确实很乱,日子在胡乱中度过;身体和精神都差,无法阅读,不能写作,心神俱疲,沮丧颓废,有如行尸走肉。饿了,到附近水沟采摘野生蕹菜,自己也在对面空地种了一些番薯叶,配上别人留下的半打米粉,将就弄了来吃。感恩我家师姐,就这样的日子,她也没有离开我。在这种情况下,持名念佛是我唯一最有条件继续用功的学佛修行方式。
  在那段浑浑噩噩艰难过渡的日子里,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我混乱心绪中唯一的正念讯号,像苦海中一条自佛手垂下的金线,牵引着我、拖曳着我,不至于完全没顶在无明暗黑的苦海里。
  提到阿弥陀佛和“持名念佛”,当然也就想到那句耳熟能详的说法:“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含藏三藏十二部(包含了全部佛法)”——这样的话可能有人怀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若不喝水,当然不知。但是若从净土法门的修行原理去探析,还是可以明白这句话言之有据,绝对不是信口开河,更不是不负责任的夸大宣传——关键在于:这句阿弥陀佛的「内容」。
  若要弄明白这句话,对我来说,太虚大师以下这段说法是极重要、极关键的一段开示:
  ❛《起信论》云:‘言众生心,则摄世出世间一切法尽’。以一切法皆由‘心’缘起,依持乎‘心’也。❜
  ——我们如果能首先明白:名号虽然多由口宣或唱诵,“佛”实则上是用心在念;念佛之“念”,乃是“心念”;所念之“佛”,其义为“觉”——觉悟之人,或觉悟之境,才是我们真正在“念”的对境,那么这句佛号就踏实而不落空,直捷而简洁、有力量了!
  ∼听说过吗?“是心是佛,是心做佛”…
  太虚大师这么介绍我们的“心”:
  ❛盖心有特性,一者、能活动了知,二者、能保存经验──受熏持种──,非此则不名心。由活动了知,则能变缘现前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一切诸法;由保持经验,则能回忆已经之事而推想未来之理。❜
  ——我们的心,具有思维和认知的功能,也能保持记忆不忘;可以接收外来的讯息,和外界沟通,接受外界的影响,也能自己静静运作思维,推演、判断…
  ∼心,有时候像个技巧纯熟的魔术师,可以千变万化!
  大师告诉我们:
  ❛四圣、六凡皆造乎心,十方、三世皆具乎心,故明心即遍明一切诸法也。❜
  简单来说,“四圣”即指四种圣人:佛、 菩萨、缘觉(辟支弗)、声闻(罗汉);“六凡”则指六道凡夫“: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 地狱——这一切不同的生命形态以及不尽相同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生活感受,追根究底都是源自于“心”的造作,由念头而起,付诸言行,产生结果…此外,无尽时空中的一切形形色色,所有信息、各种资讯都贮存在我们的“心”中,也是用我们的心来认识、分析…既然心是一切一切的“总站”,那么,明白心,就可以说是明白了一切诸法,不是吗?
  大师接着说明:
  ❛明心即遍明一切诸法,是以佛虽遍谈诸法,广为无量无数,略摄为三藏十二部,皆不出乎此心。唯说乎此心,而心遂为讲明一切佛法学理中最切最要者。❜
  ——所以,佛虽然广泛讲说了无数诸法,内容庞大,简单归纳为三藏十二部(三大类,十二分类),所说也未尝离开这个“心”。所说的也就只是这个“心”。于是乎,“心”就是说明一切佛法的学术理论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了!
  大师指出:  
  ❛若能明达此心,则见一切色皆见此心,闻一切声皆闻此心。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公案,更无余事;故云:法界唯心。❜
  ——如果能够明白透彻这个“心”,那么当看见一切形形色色的物质现象时,当然都“见”到这领纳一切、映照一切的“心”;听到任何声音之际,也都“听见”这分析、接收一切声音的“心”!禅宗公案、经论法语,说来说去,还有其他什么事?所以有法界唯心的说法。
  大师绵绵密密地细细说去,须要细细体会,他开示道:
  ❛明心即明诸法,故心无体而即以诸法之体为体;诸法之体,清净本然,周遍常住,故心之体亦清净本然,周遍常住,谓之真如法性。故心无相而即以诸法之相为相,诸法之相,含融广大,摄入交罗,故心之相亦含融广大,摄入交罗,谓之如来德藏。故心无用而即以诸法之用为用,诸法之用,种现相生,缘起无尽,故心之用亦种现相生,缘起无尽,谓之圣凡因果。心之体相用即一切诸法之体相用,故心之体相用,无乎不在,无乎不具,无乎不贯澈,无乎不管络,所以体大、用大、相亦大,而在人即人,不事他求,谓之佛心可,谓之众生心可,谓之人心亦无不可。❜
  ——无所不在、无所不具,缘起无尽,相互含融,无不贯彻、无不关联…如此无边广大的境界,似乎难以用我凡夫狭隘偏私的心量去想象体会,难怪经典总说“不可思议”!也许净土经典所说的“一切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或是常不轻菩萨见人皆礼拜恭敬:“尔等皆有佛性、皆当作佛”的典范,才是我所比较容易观摩想象或模仿学习以感受其中深意的吧?
  记得那段日子中的某一天深夜,太太睡了,心神烦躁而失眠的我,在西方三圣的画像前随念佛机播出的佛号念佛。一只在我当时的居处进出自如的小猫——我唤她作「明心」——刚从外头溜达进屋的她伏在我身旁,看着静坐地上念佛的我:万籁俱寂。我转头凝望着她,感恩她在这深刻孤寂时刻的相伴,想起弘一大师曾经“敬猫如敬人”的身教,想起常不轻菩萨的快乐礼拜,我站起身、俯首、弯腰…像礼佛一样,对她顶礼三拜"…虽然多读经书,却从来未能明心见性的我,此刻心底突然一片清凉…后来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在佛前入梦了!惊醒后的我看见安然在我身旁憩息的小猫,心情平静了很多…
  大师说:“…谓之佛心可,谓之众生心可,谓之人心亦无不可…”,我能把这位闯入我居所的小猫、这走入我心湖的映像,这安静平和的“小明心”视为“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使者吗?“…谓之佛心可,谓之众生心可…”,“谓之人心亦无不可…”,以此类推,当然“谓之小猫心亦无不可…”∼我能将大师的话做这样的“别解”吗?无论如何,佛像、佛号,佛法熏陶而成的思维,“佛化”了眼前的景象,安顿了当时狂躁的心灵…
  退出回忆,续读大师的开示,大师接着告诉我们何谓“外道”?他说:
  ❛离现前之心而别求一切法者,谓之外道;离现前一切法而别求一心者,亦谓之外道。一切法皆以真如为体性,故心之体性即真如,而圣凡染净善恶因果皆寂灭常如焉。一切法皆以生灭为相用,故心之相用即生灭,而圣凡染净善恶因果皆缘生无性焉。是之谓一心真如生灭,亦谓之真如生灭一心,所云:讲学以明心为切要者,大义如是。❜
  ——我是心有灵犀吗?亦或是牵强附会?不“离现前之心而别求一切法”…不“离现前一切法而别求一心”…据说会心不远,就在当下…就这么一直老实念佛下去吧! 
  无论如何,今夜读太虚大师这段开示是愉悦的——回到彻悟大师的法语:明、淨、清,文字虽异,所指相同,即相对于乱和浊的清净、无垢、光明、无染。这就是觉悟者的心地风光:清澈如镜,明白映照;亮丽、开朗、舒坦、顺畅!念这句佛号就是在做这个“净化”的工作,恢复心地光明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学习三藏十二部中的任何一部经论、一段经句,或是学习佛陀的任何一个教诫、一句教诲的目的:通过不断地持念这句佛号去转化自己——从烦恼浊恶这边“转”到清净污染那一面,从意念纷纷到乱丝就绪——是这样子而说一句佛号含藏三藏十二部,是说的实际“修证内容”,不是含糊笼统自夸自炫自赞毁他,贬低经教的空言。所以这句话说的是脚踏实地修学后的成果,不是信口开河的凭空大话。
  经过了多年之后,在读过这段开示之后,对“念佛”有更脉络清晰的认识,感觉很欢喜。感恩因缘的成就,感恩法师居士们的代代相承,众缘成就,我才有缘读到这番开示——这是许多人善心的力量、大慈悲心的加持所成就,令我深深感受到身为佛教徒、佛弟子的幸福!
  
 ∼威南 学 2020.6.13 凌晨一时许
  
∼文中太虚大师开示引自《讲学与修行(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太虚大师全集·法界圆觉学】❲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纯一记) (见林刊第八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