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鲲鹏幸福逍遥
记得马六甲荷兰街一间老屋门板上写有对联:「志奋九霄追前哲 鹏搏万里望后昆」。好多年前为新生活报写专栏〈对联寻根〉时曾留意到。联语的豪迈雄心、辽阔壮志,令当时年轻的我为之热血沸腾!如今回顾,鲲鹏的遨游自在,则令我的心神不由得随着他一望无际的羽翼逍遥而去…
是的,看到联句中的“鹏搏万里”,我心目中出现的,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或者,佛经记载天龙八部护法众中的大鹏金翅鸟。
憨山大师说:「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一飞万里的鲲鹏就是庄子口中幸福逍遥的象征。半生学佛,一心朝向的不就是这样的解脱自在吗?
憨山大师和紫柏、莲池、蕅益诸师并称「明末四大师」;在当时,是复兴佛教的高僧大德。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首篇,一开始就说了一个关于鲲鹏的故事…
刚开始阅读《庄子内篇注》,憨山大师在〈前言〉的一段话即吸引了我的注意,他说:❛《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学者但精透内篇,得无穷快活,便非世上俗人矣。❜
——按大师的介绍,这是一篇可以助人超凡脱俗的绝妙好文!然而为何一位佛门大师却来为道家的《庄子》作注解呢?也许,正如大师在《观老庄影响论》〈叙意〉中所说:
❛从古经论诸师,未有不善自他宗者。❜
又如大师本身在〈论教源〉一文中所开示:
❛…善说法者。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而华严五地圣人、善能通达世间之学。至于阴阳术数、图书印玺、医方辞赋、靡不该练、然后可以涉俗利生。故等觉大士、现十界形。应以何身何法得度、即现何身何法而度脱之。由是观之、佛法岂绝无世谛、而世谛岂尽非佛法哉。❜∼想来大师境界高深莫测,这是大师的智慧融通,也是大师的慈悲心切!
且说回荷兰街的那间老屋门板的对联——
记得后来曾有一次机缘随法光(心明)法师,还有何老师和师母一起进入这间已经成为“Malaqa House”的古老大屋待了一会儿,印象中还遇见了画家黎农生先生,印象中听他说了句话,表示对拿着先人‘神主牌’招摇者的不以为然。很多年来都萦绕脑海,引起我的思考和反省…虽然,孤陋寡闻、长年闭守在家,固步自封的我,也只不过是无意间随缘被“带”进这样的场景中逗个那么一圈,像一只偶尔路过无心闯入又慌张出逃的小野猫…
这个回忆在今天读憨山大师《庄子内篇注》〈逍遥游〉一段文字时突然在脑海蹦现。同样一只奇禽鲲鹏,当时和如今,在我心中激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情绪…对于人人所向往的“自由自在”似乎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自我诠释…
鲲鹏,到底是何形貌?且听庄子娓娓道来:
「北冥(北海乃玄冥处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这一段可能很多人都读过,然而在一位佛教高僧的眼里又是如何解读这庞然大物、翱翔千里的鲲鹏呢?
憨山大师说:❛若此鲲鹏,皆寓言也。以托物寓意,以明道,如所云譬喻是也。❜
大师逐一详释各个譬喻的寓意:
大师形容“大而化之谓‘圣’,惟圣人乃得逍遥。”因此——
鲲鹏,是用以譬喻“大”而化之。
北冥,即是北海,因为那是一个旷远、非芸芸世人所曾见闻或到访的地方,所以用来譬喻玄冥(深刻幽藏而不明显易见)的大道。
海中之鲲(鱼),譬喻在大道整体中,养成大圣的胚胎。想想看,鲲的体型如此巨大,若非北海的面积广大,怎么可能培养得出来?
鲲化鹏,正是譬喻大而“化”之方称之为“圣”。然而鲲虽然大块头,也不过就是一个庞然巨物而已…又有谁能见到他的广大呢?必然是在变化为鹏,一飞冲天之后,才将其“广大”呈现在众生面前。鲲鹏的双翼有如从天而降的云海,鲲(鱼)在海中之大,也就由此而可想而知了!
“怒而飞”者,是形容(鲲)鹏体型之大,不容易举高,必须奋起全体之力,才可以飞行腾空。这用来譬喻圣人,虽然具备全体,但一向沉隐于渊深寂静暗密之中,难得见到他发挥作用。必须奋发全体道力,才可能舍静而趋动。所以说,这就有如(鲲)鹏之必待怒放——蓦然爆发、全面施展,而后可以展翅远飞!
圣人一出手,就可以覆翼群生——像母鸡保护小鸡时展开羽翼把雏儿都宝藏在双翅的覆盖之下,所以将鸟翼形容为好比“垂天之云”——覆盖天际的云海一般!这可不是(作为鹏之前世之)原本的(小鱼)“鲲”所可比拟。
“海运”,说的是海气运动,用来譬喻圣人乘着大气运而出现世间,非比等闲!
“将徙”,“徙”是迁移的意思。“南冥”,犹如说“南明”,指的是阳光明媚的地方,乃是众人君主所居南面的譬喻。说的是圣人应运出世,则往往成为圣帝明王,即可踞居南面以临莅天下,以智慧领导大众、教化大众,奔向幸福光明的目标。后文将提到的“大宗师”,即是此处所说:圣人所示现的帝王(领导人),这就是“徙南冥”的意思。所谓“言有宗、事有君”(庄子语),正是这个意思。❜∼是的,理论的提出和说明或文章的写作、言语的表达,必有其宗旨和目的,例如所要说明或介绍的事项,也可能是某种欲推动实行的主张;当然,也有时只是个人心情的抒发,或某项通知、某种诉求。凡事也必然有其带头领导风气之人,推波助澜的响应、推广之人;君,应视为领导或实际主其事者,不应只当作“君王”来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才比较丰富,启发也比较广泛一些。
那么,谁是这大而化之的圣人?幸福逍遥何处寻找?大宗师又在那里呢?
憨山大师说:
❛庄子立言本意,谓古今世人无一得逍遥者,但被一个血肉之躯、为“我”所累,故汲汲求功求名,苦了一生,曾无一息之快活;且只执着形骸,此外更无别事,何曾知有大道哉?❜
∼大家都那么不自在,就是因为以自我躯体的形象建立了一个自我的观念,画地自限,不仅框住了自己的心智,也捆绑了自己的情绪,囚禁了自己的自由心情。对无拘无束、到处都是的“大道”,视若无睹、茫然不知。
大师说:
❛唯大而化之之圣人,忘我、忘功、忘名,超脱生死,而游大道之乡,故得广大逍遥自在,快乐无穷。❜
∼“忘我、忘功、忘名”,此三“忘”就是自在快乐的解锁钥匙——“忘”这个字值得推敲,“忘”这回事,总是越想忘记却变成反而记取,越难忘记!那么,是否应该把“忘记”也忘记呢?
大师又说:
❛此岂世之拘拘小知可能知哉!❜∼大师感叹:❛圣人境界不同,非小知能知,故撰出鲲鹏变化之事,惊骇世人之耳目,其实皆寓言,以惊俗耳。❜∼大师说鲲鹏这故事是故意说来让大家一新耳目,让大家惊“醒”一下,或者说其实大师是在“暗示”自己也来说说庄子编撰的寓言,让大家换个角度思维,跳出某个现有框框,来从新发现自己和这个世间的原本风貌?
无论如何,大师提示我们:
❛学者必有所养,方乃知其妙耳。❜
∼有心向圣人学习,也想像鲲鹏如此逍遥自在者,必须有所吸收、有所积蓄、有所酝酿、有所培育、有所成长…才会明白个中奥妙,亲尝圣人的逍遥快活滋味。
大师亦点明:庄子说罢寓言,下文即指出: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忘己、忘功、忘名之圣人”,作为教学的典范。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原文…
说到逍遥自在,憨山大师说:
❛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佛以断尽烦恼为解脱,庄子以超脱形骸、泯绝知巧、不以生人一身功名为累为解脱。盖指虚无自然为大道之乡、为逍遥之境,如下云‘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等语是也。意谓唯有真人,能游于此广大自在之场者,即下所谓大宗师,即其人也。❜
∼一种自在,两种解说;不是双管齐下,而是两手共指,同一明月。
大师首先标举佛门所说“断尽烦恼”,然后分列:①超脱形骸、②泯绝知巧,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以生人一身功名为累”——这是以当时社会的流行现象来说明解除身心烦恼忧虑的下手处。笼统浓缩,但简易明了。
大师说:
❛世人不得如此逍遥者,只被一个‘我’字拘碍,故凡有所作,只为自己一身上,求功求名。自古及今,举世之人,无不被此三件事,苦了一生,何曾有一息之快活哉。独有大圣人,忘了此三件事,故得无穷广大自在、逍遥快活。可悲世人,迷执拘拘,只在‘我’一身上做事。以所见者小,不但不知大道之妙,即言之而亦不信…❜
∼还是刚才说过的三“忘”。其实简单说来就是不要自私,不要只为自己、样样为自己。若能脚踏实地认真这样一直行去,自然就会路越走越宽,眼界越来越开阔,心思越来越细腻,功夫越用越绵密;可以说是创意无限、景致无边。无私、无我其实是框框的打破,局限的跨越,是人生境界的拓宽。
大师甚至指出:
“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里的“无”若作虚无或否决的无有来解的话,很容易就会让人走向消极颓废;若作无限、无边之“无”来理解,则符合鲲鹏之“大”,大宗师之“大”!
而鲲鹏,在佛经中的名字可能就叫大鹏金翅鸟,隶属天龙八部众之一。
藏传大德索达吉堪布在《让人幸福的咒语》一文中介绍“藏地的幸福密码”时,这样介绍❛大鹏金翅鸟❜:
❛佛菩萨为利益众生而化现为大鹏形象。若一心祈祷大鹏,能获得无碍的威力,消除非人、鬼魔带来的各种危害,对癫疯、昏厥等药物难以治疗的疾患,有与众不同的功效。❜
同文中,堪布开示:❛…从究竟而言,佛菩萨的心咒与佛菩萨无二无别,观音心咒就是真正的观音菩萨,文殊心咒就是真正的文殊菩萨,通过持诵这些心咒,可以与佛菩萨心心相印。著名大德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中也说:“胜义中,一切法皆为离戏大空性,没有任何分别;但在名言清净显现中,咒语与本尊于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变,了知彼二无有差别,则应将密咒受持为圣尊。”❜
读了这么多微妙殊勝的解说和开示,我不禁遐想:鲲鹏啊鲲鹏,您究竟又是那一尊佛或那一位菩萨的化身呢?
∼威南 学 2020.6.10 复原式行管首日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