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面对无时无处不是的「困难」
∼听马佛青线上「善知识清谈系列」:吴建亿老师
听吴建亿老师谈话,感觉是欲罢不能,从一开始便被吸引住了!听后意犹未尽,信手记下一些感言,与大家分享;鼓励大家(特别是年轻朋友)上网去“看”老师谈话,有激励作用!
听说:极乐世界的水鸟音声,皆作念佛、念法、念僧之音;也曾听过「溪声尽是广长舌」的禅意诗境。音乐说法,悦耳曼妙,也要是闻者会心,听出法喜。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上,阿弥陀佛因地时:❛随所生处相好端严殊胜圆满,又得诸资具自在波罗蜜多:一切服用周遍无乏,所谓诸宝香花幢幡缯盖、上妙衣服饮食汤药、及诸伏藏珍玩所须、皆从菩萨掌中自然流出;身诸毛孔流出一切人天音乐!由是因缘,能令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众生等,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读文思义,显然音乐本身即在说法,但看闻者会否!?
听音乐人谈音乐路,何尝不能听出法意?这是我听马佛青甲州联委会线上清谈系列《谱出生命的乐章》后的感想。
佛法本是透视人生真相的智慧,在生活中圆融运用也是佛法的实际效益;否则的话,难道佛法只是用来闲谈、安慰和打发时间吗?
当被问到音乐路上是否遇到苦难时,吴建亿老师笑着表示:无时无处不是困难!这句话令我忍不住想要喝采!听老师叙述一路走来,老师的音乐路其实就是一条不断克服难题的道路!
美国宣化上人说:「吃苦是了苦, 享福是消福。」有人曾问如何离苦得乐?就有人用这句上人的法语来回答他。人生就是解决困难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进步”,也名之为“成长”。
吴老师说他当年参加比赛时无得失心的态度,说他也建议学生唱歌时,要先让自己平静,在一个平衡点…主持人画龙点睛,说这就是佛门里说的「平常心」!
老师说到自己教音乐时,经常都会说人生大道理;“奇怪”的是,听完人生大道理,学生的歌就唱得很好了!听到这里,我真想合掌膜拜,对这样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敬礼!
所谓“人生大道理”想必就是做人的道理,严肃正规一点的说法就是道德人品,简言之,一个人的“做人品质”,一个人的素质。再广义一点,格局宽一点的古代说法就是“器识”。
记得读弘一大师时,他有这么一句话:「先器识而后文艺」。
丰子恺在所撰写的文章:《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先器识而后文艺》中提到:「他在致晦庐的信中说:…剃染已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昔尝诫人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义也……(原文注明引自林子青编《弘一大师年谱》第205页)」
李叔同,就是弘一大师。
丰子恺说:「这正是李先生文艺观的自述,“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正是李先生的文艺观。」
简单的理解:艺术表现人格,是一个人品德节操的真心自然流露,通过适当的技术感动了人,引起共鸣。不是通过技术来“伪装真情”欺骗人。
根据资料,在《付法藏因缘传》卷五中,叙述:“马鸣(菩萨)于华氏城游行教化,欲度彼城诸众生故。作妙伎乐,名赖吒嘞罗。其音清雅哀婉调畅,宣说苦空无我之法。令作乐者,演畅斯音。时诸伎人不能解了,曲调音节皆悉乖错。“
为什么那些技术高超的专业乐师“不能解了”马鸣菩萨的音乐?因为他们并未洞察苦空无我之法,词不达意,心有余而力不足!
”尔时马鸣著白氍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宣说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
印象中金明长老在《淨觉之音》佛曲歌集的序文中曾以此事迹作为佛曲起源的典故。音乐说法在演绎者这一边所具足的修为,及其所产生的感化作用,马鸣菩萨可谓祖师典范了。
∼威南 学2020.5.16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w2pnoacPf2IDG6lPmI_2A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