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佛教徒祭祖吗?
作者:黄威南(笔名原用“任肖墀”=人笑痴)
家中闲坐,大门敞开。一位路过的陌生年轻男子突然直闯而入,见到厅中所供佛像及祖先牌位,转头开口即问:「你们也是佛教徒吗?为什么你们有供奉神主牌,祭祀祖先的?」见他满腹疑团,愁眉深锁,似乎有着难以解开的心结,便请他先坐下再慢慢细表。
他自称自己刚开始发心念佛不久,今天上午遇见一位「法师」,告诉他:「佛教说六道轮回,人死转世,无法享用祭祀,家里供奉牌位会招惹孤魂野鬼,带来不祥。劝他将家中祖先的牌位取来给他,废置在他住处前的空地上,任由日晒雨淋――据说要「罚他们思过」;并说除非希望先人『做鬼』,否则为何设立牌位祭拜?那会让死去的祖先『执着』而无法出离轮回。」陌生男子依言照做之后,被母亲斥责『不孝』而心里难过,遵照母亲意思搬回牌位神像后又担心此举会为家门带来不幸而忧心忡忡,满怀心事在路上乱走,因见我家中供有佛像及祖先牌位而求问。
我不敢任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依自己所读过的一些佛经、典籍,转述供他参考。首先我告诉他:佛门中,孝亲尊师素来并举,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即有「供养父母、师长」的教诲。净土宗所尊奉的祖师莲池大师出家后仍时时将父母的神主牌随身带着,饭食时必定恭敬供奉,俨如父母在生一样。可见佛教虽说轮回,却没有父母先人死后不必祭祀或反对供奉祖先牌位,以及供奉牌位不祥的说法。
印光大师在《印光法师文钞》〈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中教导我们:「汝既发心念佛,当依净土经论所说而修。」我们学佛,应当依据佛经中世尊的教诲,不要道听途说。有些人是一知半解却好为人师而误导他人,有些人则是为图名利而欺骗大众,诚如印光祖师在上述书信中所说的「此魔子者,究其本因,不过欲得虚名浮利,企人谓己为大善知识而已。详其后报,则其苦痛惨凄之状,罄竹难书矣。可不哀哉!」所谓「魔子」,即是被烦恼习气所摧残折「磨」,迷失善良真心者;所作所为误导众生,累己累人,自己现在受尽贪嗔痴的折磨,将来的果报也很凄惨可怜!
在《佛说报恩孝亲经句集要》中有注明引自《目连问五百轻重经》的一段经句:「问:比丘教白衣不祭一切之人,为是理不?答:非。假使父母不食,敬心供养,亦得其福。」由此可知世尊教诲:不论父母先人去世后是已往生极乐世界或是轮回六道,我们还是应当敬心供奉一如在生一样,不在乎他们是否会来受食。因为,经文明言「假使父母不食,敬心供养,亦得其福。」
究竟孝敬父母(不论生前死后)有何福呢?《孝子经》说:「使我疾成无上正真道者,皆由孝德也。」《贤愚因缘经》说:「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佛说孝顺者不仅在人天享福,也是成就佛道的基础。
如此说来,先人死后依然恭敬孝心供奉只有获福无穷,又那有反而招来灾祸的道理?以此孝敬的功德拓展开来,即是成佛之道!又那有以佛法所说六道轮回来废除追思祖先,长尽孝思的道理呢?
世尊一向孝顺,成佛之后仍克尽孝道,世尊的弟子们对此都耳熟能详。《增壹阿含经》记载:「佛告阿难、难陀、罗云:汝等举大爱道身,我当躬自供养。是时释提桓因及诸天天王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勿自劳神,我等自当供养。舍利弗告诸天:止止,此是如来所应修行,非是天龙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长养恩重,乳哺怀抱,要当报恩,不得不报恩。」那是佛陀的继母出家圆寂后,世尊尚且要亲自供养;当时大爱道尼已经离开人世,佛陀选择了不假手於人,亲自供奉、处理遗体,供养祭祀。佛陀父亲去世时,他也一样亲自抬棺。对于早逝的生母,世尊亲自上升天宫为母说法。佛陀亲自示范,以身作则,不仅父母先人在生时孝顺,供养说法,弃世离开人间后也一样!
如此看来,身为佛弟子,又那有与佛陀唱反调,提倡佛教徒不拜先人的道理?肯定不符佛说。学佛人又岂能将代表过世先人的牌位弃置风雨之中的道理呢?於心何忍?
对于报恩,佛陀是非常重视的,甚至以此为心许弟子之重要条件。《增壹阿含经》说:「若有众生知返复者,此人可敬。小恩尚不忘,何况大恩。设离此间百千由旬,犹近我不异,我恒叹誉。若有众生不知返复者,大恩尚不忆,何况小者。彼非近我,我不近彼。正使著僧伽黎,在吾左右,此人犹远。是故比丘当念返复,莫学无返复。」经文中的「返复」指的即是返本报始的「报恩」观念。经文说:知恩报恩的人是令人尊敬的。即使是点滴之恩也铭记不忘,常思回报的人,就算离开佛陀很远,也像常在他身边一样,是佛所赞叹的!若是不知报恩的人,不是真正亲近佛的人,佛也不承认他与自己亲近。忘恩负义的人即使是穿着僧伽黎就在佛的身边,佛也说他离自己太远!父母恩情为四重恩之一,可见能尽孝道者方有资格学佛,也方有资格自称佛弟子,受本师佛陀所承认。
亲长死后的祭祀,正如《孝经》【丧亲章】所云:「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佛子孝心祭祖,属于本分,是永远记恩不忘、孝思不绝。
明白了这些道理,年轻人吐了口气,说:「唉!我总算放心了……真的,母亲没骂我之前,我自己也觉得把代表祖先的牌位任意弃置在空地上就像任意踩踏祖父母的照片一样,是很不恭敬的行为!但是想到万一如那位『法师』所说的那样,会伤害到还健在的父母,我就只好照办……可是,看到母亲伤心欲绝,叙说祖父母对她的好。而她竟连他们的牌位也照顾不好,还养出这么一个不孝的子孙……我就知道自己错了。还好,我能及时改过。」
「现在,听了这些圣人教诲,我更明白祭祖文化的重要教育意义。」然而,他又有了新的疑问:「但是,对于教给我念佛,现在却又……的『法师』,我该如何面对呢?」
师长恩亦是四恩之一,《优婆塞戒经》说:「若优婆塞受持戒讫,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佛经中对尊师重道也说得很多。
关于师长(法师),坊间有流通一本隋朝天竺三藏阇那崛多所译的《善恭敬经》,并有凡夫居士加以白话翻译,经中详述弟子对待老师之道,亦列出当别人佛法老师的条件,并说「假使出家百年,而『不能解沙门释种秘密之事』(不能真正理解、实践佛法),为了求法,他仍当依止老师。虽然是出家百年的上座比丘,如果不懂戒律的话,也仍应依止老师。」这样就能免除强不知以为知,好为人师而误导别人的过患了。对于自己,也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免於往后凄惨苦痛的果报(见前文所引印祖开示)!
同经,佛说:「阿难,不管是谁,只要能跟他学到一四句偈,不管是听到或读到、或请问、或询问,这人都是老师。学者应该经常对他的老师起恭敬尊重的心。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叫做不敬,也就不能被称为是修行正行的人。」如果对教授自己的老师,起不恭敬心的话,果报是非常可怕而严重的,确实惨不忍言。想详细知道的人可以参考此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云:「师、弟子义,义感自然。当相讯厚,视彼如己;黜之以理,教之以道,己所不行,勿施于人,弘崇礼律,不使怨讼。弟子亦尔。二义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勿相诽谤,含毒致怨,以小成大,还自烧身。」师、弟之间,真理是唯一的依归,但是彼此尊重,绝对不能有恶意相向,诚心诚意,彼此爱护。
李炳南老居士曾有《逆耳言》(弘护丛书之五)一部,其中一篇题为〖弘法护法〗曾引儒家《孝经》句:「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说明「此区区今日之志也。非敢以白衣之卑,而妄发议论,尚希大德长者,共体教艰,悯我赤心,恕我愚诞。」所引《孝经》【谏诤章】原文系由孔门学生曾子提问而发起:「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是否对父母之令唯命是从就是孝顺呢?
「子曰:」孔子回答说:「是何言与?是何言与!」这是甚么话?夫子先举例说:「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虽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过去天子有争臣七人者,虽然本身无道,却因有人劝谏而不致偏差,还能保住他的天下;其他诸侯、大夫者,也因身边有据理力争,敢于直言尽忠劝谏的下属而能安全保有领土;个人身边若有讲真话,肯指出自己错误的争友,那也可以免于身败名裂;为人父母者若有提醒自己,坦言劝谏自己的子女,就可以保护自己不至于陷入不义之事。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这是孔圣人的结论:所以,当逢不义之时,则为人子女者「不可以不争于父」,下属也「不可以不争于君(领导人)」,这是说不可以任由父母、上司陷于不义而不说真话提醒,必须将自己个人得失放在一旁,如《弟子规》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又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挞亦无怨,何况父母尊长对自己误会而有所怪责?绝对不是因为彼此意见相左而与父母唱反调;而是实实在在义之所在,不能、不忍坐视父母陷于不义;陷于不义则陷于危难,甚至晚节不保,一世清名毁於一旦!为报恩故,敢于直言,全心全意尽孝,个人荣辱得失、别人不了解而发出的毁谤批评,乃至父母本身的不能明白亦无所谓;最要紧的是,劝阻了慈亲陷于不义的危机,於愿已足。若是一定要父母明白、众人谅解才肯做,那又何必说「亲憎我,孝方贤」呢?
我们可以从前述佛经及李老居士引文中体会得到:孝亲、尊师,一理相通:对父母、对老师,我们唯有全心恭敬、全心爱护,永续回报以护念对方的幸福、平安;至于个人荣辱有甚么关系?要延续香火,承欢膝下,我们娶妻生子,教育后代:夫妻相敬如宾,那是荣耀父母,增添家庭和乐,促进两家和谐;自己或太太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那就应该带着妻子回避思过,检讨过失。所谓贤妻,无怨无悔,这就是为人子媳可以尽的孝道:只要全家人快乐就好!凡事顾全大局,自己――算甚么呢?没有关系!
兄弟,亦是父母心疼的子女,有好处,要让他;有风光,要让他;有机会,一定要成全他!他不知道,不要紧;他不明白,没关系!爱护兄弟本来就是自己的责任。有泪,自己吞;有气,一定要消除。不可以报复,不可以争,退让到底,不可以论大小、讲排行。推而广之,对朋友,要尽义;对社会,要尽责;对国家,要尽忠守法――那是显扬自己父母的良好家教,自己的好品德、好名声,是祖宗家族的荣耀!不能推说父母没有教,自己要学!父母生我、育我,有此身躯为何不看、不听、不学好事?是自己的错,一定要学好:「扬名声,显父母」。
佛法更说:「一切男人为我父,一切女人为我母。」对待一切人,乃至一切生命亦如是:全心爱护,唯有成就,没有报复;要忍耐、要调整,要消除内心的冲突、矛盾,化解自私自利的心态和行为。到时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何乐而不为之?
报答师恩,当然也一样。
年轻人说:「我知道了!我会永远感激法师教我念佛之恩,而且我要真念佛,真觉悟,真报恩,以爱护自己之心爱一切人:孝亲、尊师,无限扩大,发挥生命的良知良能,帮助所有生命得到真实、永恒的快乐!」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