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孝经》
●可助人消灾免难
《梁書儒林皇侃傳》:常日限誦《孝經》二十徧以擬觀世音經。
--《孝經紀事》(清•陳澧 輯)
_____
《孝经》是一部神奇的经典,具足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中国历史上广为信仰、奉行,并被肯定认同它的作用。
明朝的进士冒起宗说:「六朝时的高人名士,很多崇信《孝经》,有人用它来陪葬,有人用它来荐亡。有病之人诵读,可使疾病痊愈;缠讼之人诵读,可使讼事化解;若是遭遇火灾,诵读可使熄灭。它不可思议的现象,实际就是如此。」
关于用《孝经》陪葬,《孝經紀事》(清•陳澧 輯)中收录了以下几个例子:
1.「《南史隱逸沈麟士傳》:遺令棺中依皇甫,……[依]士安用《孝經》。」
2.「《魏書逸士馮亮傳》:遺誡兄子綜,斂以衣幍,左手持板,右手執《孝經》一卷。」
并注明: 「古人屢有此事。」
为什么这么做呢?且看以下这条记载:
「《晉書皇甫謐傳》:[篤終制曰]:平生之物皆無自隨,唯齎《孝經》一卷,示不忘孝道。」
随身总带着一部《孝經》是提醒自己「不忘孝道」,就是时时刻刻惦记父母,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记得并遵行父母教诲,终身不变。去世了,陪葬还用它,就是在说明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并且垂诫子孙,希望能将《孝经》所述的孝道精神传承下去。
所以皇侃每天诵读《孝经》二十遍,比照《观音经》的诵读法。
推而想之,随身宝带《观音经》保佑平安,也有不忘慈悲为怀的意思,朝夕读诵的目的当然也有提醒自己时时不忘慈爱悲悯一切众生的用意。然而,在这一生最先让我们感受到爱,体验到慈悲,见闻慈悲的模样,也通过身体力行的自然示范,把爱和慈悲的心行印在了我们的心版上,唤起了感激的共鸣,学会了去爱、去慈悲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我们的母亲。十月怀胎的性命与共,随身养护,日夜无休,全体包围!如果不是从这个人生体验开始,我们今生的第一堂「爱的教育」,慈悲的实习,又从那里开始呢?
佛经中说:「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如果体会不到至亲近的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永不止息的关怀和爱护,又从何可以感受到仿佛素未谋面的佛菩萨对自己无远弗届、无边无际的大慈大悲呢?如果不能深信父母的爱,不能无怨无悔地承受父母对自己的期盼和教诲,无所求地回报,甚至被误解、责骂亦无所怨怼,又如何实践「尽形寿、献身命」的皈依三宝呢?
不是诸佛菩萨要求我们如是,而是我们无由生出如此动力、如此信心。
所以--
如果我们相信《观音经》的神奇力量,理解它的力量来源,就能明白《孝经》的神奇力量和能源,因为那是源于纯净真爱的力量,慈悲的力量!
(引用内容参考1:《集福消灾之道》,王潮音整理,福峰图书光碟有限公司印,2010年版及维基网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