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_side

阅读索引

我的博客

  •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 活在感恩的世界 - 题目:活在感恩的世界 作者:黄威南(曾用笔名“筱梵”〔=小贩〕发表) “老板,可以替我在袋子上写上这句话吗?” 正在埋头苦干,将前面几位顾客嘱咐要写上的名字或寄语一一细心地写上他们选购的手提电话袋的我抬起头,看看她要写的到底是句甚么样的话? 我们这个小摊挡所提供的是太太自己用传统缝纫机手工缝制的手提电话袋。...
    16 years ago

作者介绍

My photo
-自由撰稿人 -新加坡《佛陀教育》期刊特约作者 -佛学撰著《情到深处人孤独》由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 -佛学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网海知音

Wednesday, June 2, 2021

佛子风骨

□佛子风骨
  未尝因利说一句法。未尝为法受一毫财。
  ∼《人天宝鉴》
  ———
  网遇悟道法师演说明朝蓮池大師所作《緇門崇行錄》【左溪遁跡】一段,读其原文,被朗法师的风骨所感动,心想:这不是只对出家大德所说的典故,应当是任何志求解脱,往生净土,愿意自觉觉他的四众弟子必然会心生向往,仰慕学习的目标。
  且说这位唐朝的玄朗法师,是傅大士的六世孫。他常年受持頭陀苦行,经常依着山嚴、傍着溪澗在山野间露宿,大家都尊称他为「左溪尊者」。他安居在一个小小房间中时,安祥自在,从容不迫的心情,让他自觉自己的起居住宿之处有遍法界那么寬大!
  一件郁多羅,他穿了四十餘年;一具尼師壇,他終身都不曾替换。不是为了查阅經典,他不輕易点燃一根蜡燭;不是为了覲见佛菩萨的聖容,他绝不随意行走一步!这,让他摆脱了物欲的镣铐,身居红尘之中却不受尘垢污染,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总是与佛相应,体现佛法的智慧光辉!
  这种安然悠闲的祥和态度以及温润调柔的仪表,连山间异类的动物都能感受得到。玄朗法师洗缽时,竟然有群猿来爭着为他捧钵,誦經时又有眾鳥在他周围穿越飞翔。想想看:能有福气坐在他的身旁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我们会实际地感受到佛法修行的功力,体会到实践佛法的果效。
  刺史王正容屢次邀請他进入城市中;法師却不愿前往,而以患病来辭谢!这是在以行动启示我们:人间荣华的萦绕不如山野修行的解脱快乐!
  莲池大师贊叹玄朗法师道:「今人讀永嘉大师答复来问的書信,便产生藐視玄朗法师等的短视偏見,却不了解这不过只是针对一時的情况,为了遣除问者执著而说的话。实则上,左溪尊者的风範,正是今时今日學佛者当前最急需效仿的行持!明眼的人应当会注意審视这件大事啊!」
  在宋朝昙秀法师辑录的《人天宝鉴》中也有这么一段记载:
  左溪尊者的名讳是:玄朗,是乌伤这个地方的人氏。从学天宫威法,师得旨;后来栖身在岩谷之中。有时候,猿玃会来为他捧着饭钵;有时候,还有飞鸟到来听经;他仅仅以十八种十二头陀的苦行生活方式,就这么过了三十年。至于他微细的行仪及修身的标准,全部都依徇律制。所以李华居士说:「禅无私授,不见身相;戒净无玷,不假外仪。」就是在赞叹说:他所教授、奉行的佛法,绝对没有自己个人主观的见解或私心的诠释;他所表现的戒律威仪,源自无贪无嗔的清净心所流露,不受外境声色名利的污染,并非借助外表的掩饰伪装。
  他积极讲学,诲人无倦;生活起居的地方偏僻简陋,饮食并不重视口味。晚上除非是为了披阅检索佛经圣典,从不曾凭空点着一盏灯(意即夜夜读经接受佛的熏习);日间如不是瞻礼佛菩萨的圣洁金容,也绝不会白白跨出一步(意即见到任何人、物皆见其佛性真容)。一件郁多罗穿用四十多年、一具尼师坛终身都不曾换新!
  他终生未尝因贪图利养而说一句法,亦未尝为法而收受一毫财物。  
  《人天宝鉴》〈序〉(沙门昙秀撰)中有说:
  ❛窃闻先德有善不能昭昭于世者,后学之过也。❜
  为什么说祖师大德的善言善行、良好示范不能普遍流传、广为人知,是后来学习者的过失呢?因为我们没有见贤思齐,没有把这副风骨继承下来,没有把这个善良的示范沿袭体现出来—我们没有认真努力、刻苦勤习,向祖师大德看齐!这是大过失!这让可以实践的佛法变成了时下人眼中的「梦幻传说」,严重打击了大众对佛法的信心。
  ❛如三教古德于佛法中有一言一行,虽载之碑传实录及诸遗编,而散在四方不能周知遍览,于是潜德或几无闻。❜
  即使古德的风范被记载在史传等各种典籍上,却只是流散四方而不能让人人耳闻目睹、普遍亲自见识到,这种品德就被淹没了,或是到了最后,完全不再有人听说过!
  ❛愚尝出处丛林,或得之尊宿提倡,或访求采摭,凡可以激发志气垂鉴于世者辄随而录之。总数百段,目曰《人天宝鉴》。❜
  「我曾在寺院丛林中耳闻目睹,亲身见证过带头实践这些古德遗风的长老和前辈,听他们诉说过一些祖师大德的事迹典范。凡是觉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提供世人参考借鉴,起而效法学习的模范榜样,就随手把它记录下来,一共有好几百则,就成了这部《人天宝鉴》。」这是作者在序文中表白的写作目的。
  他还说—
  ❛噫,古者之行非难行也;人自菲薄以谓古人不可及尔。殊不知:古人犹今之人也。能自奋志于其间则与古人何别!?今刊其书广其说,欲示后世学者知有前辈典刑,咸至于道而已。❜
  妄自菲薄并非谦虚,却更近于虚伪和懈怠,今天我们眼中的古人在他生活当时岂不是那时候当下的「现代人」吗?当时的人效法当时的古人大德,今天的人何尝不能效法今日回顾的昔日大德风骨呢?作序者勉励我们说:「能够自己振奋志气,立定志愿一直努力下去,那就和古人没有什么差别了!我现在把这些大德行谊写成书来推广介绍,就是希望提示后世的学习者,让大家知道有这些前辈的典型,大家都一同走上这条大道而已。」
  ∼威南 学2021.06.02全面锁国次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