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外道?
❛如今祇是說破兩頭句:一切有、無境法,但莫貪染,及解縛之事;無別語句教人。若道別有語句教人,別有法與人者,此名“外道”,亦名“魔”說。❜
∼百丈怀海禅师《古尊宿语录》卷1
———
前一阵子听闻不少评议“附佛外道”的讯息,似乎还有举行类似武侠小说中的“屠龙大会”,或“八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式的大型聚会。一时之间热闹非常!后来又有专书论著,指名责难的文字流传,再来是教内为某宗派纠正教法的大作也隆重推出。其中被提到最多的,就是“外道”两个字。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外道”,到底是什么呢?
究竟谁是外道?
❛什么叫外道?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於佛教之外立道者」,与佛法不相应的,「行於至理之外者」,修行违背自性,这都叫外道。「《资持记》云: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这是外道。「《天台净名疏》」—《维摩诘经》的注解,智者大师著的:「法外妄计,斯称外道。又《圆觉经集注》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你看这引经据典,集注。「又《俱舍玄义》云:学乖谛理」,谛是真俗二谛,「随自妄情,不返内觉,称为外道」,这是心外求法,不知道向心性当中求,这称为外道。「又《大庄严法门经》曰:文殊师利问金色女,谁是外道。女言:於他邪说,随顺忍受,是名外道」。这一句说得好!他,是佛教之外的,依照他们的方法去修行,这叫外道。❜
这是净空老法师在《净土大经科注》第414集中的说法。
其中,「随自妄情,不返内觉,称为外道」(随着自己虚妄变化的情绪和执着而不由自主,不回过头来清醒、冷静地反省、观察自己,这就叫做“外道”)这个解释,个人觉得最容易理解。这一句也特别让我警醒,觉得应该回头小心检视自己:不要让自己成了外道!
∼威南 学11.05.2021
———
▷[外一则:]对照自己看看是哪种外道
在网上看到了这个标题,按图索骥,查了一下,又看了多一点点其他内容—
是百丈怀海禅师的婆心说法(《古尊宿语录》卷2):
❛祇如今於一切有、無等法,有纖毫愛染心,縱然脚踏蓮華,亦同魔作。❜
“爱染心”是这段说法要提醒我们的重点,不论任何抽象、具体,物质或思想、观念、意见等,一被贪爱染着,那就入“魔”—要承受身、心的折磨,掉落“天魔外道”的圈子里去了!这是提醒我们时时自我审视,免踏陷阱。
❛若執:本清淨、本解脫、自是佛、自是禪道解者,即屬“自然外道”。若執因緣修成證得者,即屬“因緣外道”。執“有”,即屬“常見外道”。執“無”,即屬“斷見外道”。執“亦有亦無”,即屬邊見外道。執“非有非無”,即屬“空見外道”,亦云“愚癡外道”。❜
从一连串的语句看来:一切,病在“执”着—用主观的眼光去观察实际现相而得到了片面的印象之后,再固执这一块、局促于这个角落,不仅困住了自己,也与“其他”对立;然而“整个”的事实却不会因为我们的个人经验或感受而被割裂!
❛祇如今但莫作佛見、涅槃等見,都無一切有、無等見,亦無無見,名“正見”;無一切聞,亦無無聞,名“正聞”—是名摧伏外道。❜
看了这些文字说法,不禁想起当年马六甲的慎悦比丘(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形容为活佛的出家师父)得力的那句话:「收回放(出去的)心。」原来最重要的是要降伏自己、净化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心向外逃逸,到处浪荡,漂泊不定!
∼威南 学11.05.2021子时M C O3.0即将开始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