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书
为什么读道书?
南怀瑾老师说:
❛现代人对道家的观念,是汉、唐以后的人所持的观念。在秦汉以前,现在所谓的“道家”与孔孟之学的所谓“儒家”,原本没有分开的,统统是一个“道”字,而这一个“道”字,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乃至一切哲学,都涵在此一“道”字中。❜
记得妈妈爱读哲学,在投入学佛以前,妈妈读了培根,但不让幼小的我读,不过另一册取材翻译自庄子、列子等著作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以及西方哲学家雅思培著作的《四大圣哲》: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介绍专书却允许我看。就这样,在年纪还很早的时候,我就翻阅浏览一过这些智者的生平和语言。
这么巧,后者所缺的道家,被庄子和列子的寓言故事填补了!俗话说:“三岁定终身,七岁看八十。”我在十岁以前就翻看了这些书,虽然恍兮惚兮,似懂非懂,但是心,却被吸引住了,留下了印记,只待一一续其前缘!
多年来,一头投入佛法大海,也读了《圣经》,儒书也读了一点,似蜂采蜜,或许更像蜻蜓点水,浅尝即醉!最近则迷上了道书。
除了感性的理由:因为童年时父亲对我说的故事,还有妈妈往生前最后一次和我长谈,提到了:“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几个人真懂它的意思?”还有可悲可笑的触机因缘,父母及岳父半年之中相继往生,理平头多年的我蓄髮蓄鬚,太太说我模样邋遢看来像古装剧里的道士——就这样触发心念,开始看杨仁山居士撰述的《阴符经发隐》,再续着看刘一明真人的《阴符经注》,然后看《修真九要》、《金丹四百字解》,又看《黄帝问广成子》的几个不同版本,也看了苏东坡的《广成子解》,接着要看《悟真篇注解》…没有特别的计划和特定的目标,就是越看越有趣味,就这样一直看下去…
现在读了南老师的话,觉得我是想读懂中华民族骨子里、血液中那与身俱来的气质和个性,那显然是已经完全融化在日常风俗和生活作息中不知不觉的黄老之学、道家遗风。特别是作为我们父母的上一代或更上的祖辈们。於是我连老街老屋门板上的木雕字迹也开始多加留心,发现确是道风处处,毕竟这是流淌在世代之间的文化血脉…
南怀瑾老师又说:
❛清代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对道家的学术,就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意思是说,道家的文化思想,包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整个文化。“广博”是包罗众多,“精微”是精细到极点,微妙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身为炎黄子孙,自小接受父母《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的家庭教育,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不敢或忘父祖遗规,就让我继续品尝道书、佛经中的淡泊清香吧!
∼威南 学2020.12.03
△南怀瑾老师的话引自:
https://m.sohu.com/a/364264547_120009217/?pvid=000115_3w_a
△要了解《四大圣哲》这本书不妨参考: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a57bcc90102vzq8.html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