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障碍地流通于未来世界各处
作者:黄威南
也许有些老朋友知道:过去,我是靠卖文维生的。所以这本小书本来写作的目的确实就是为五斗米折腰,想换些“盘缠”来生活。可是事情一波三折,却通过写作把我带到了一个自己原先从来没有想过,亦未曾预料得到的人生境界——不知道该称之为“得”?或“失”?总而言之,这并不是我所策划预谋的旅途,而是不知不觉,甚至有点糊里糊涂地被引导走上的道路——到了今天,已经年过半百,我宁愿把它视为佛菩萨的安排,绝不将之称为命运的拨弄。
起初,在读了《佛陀的启示》(斯里兰卡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Bhante Walpola Rahula著/中译者:顾法严)和《原始佛典选译》(作者:亨利·克拉克·华伦著;顾法严译,财团法人台北市慧炬出版社出版)后,为了学习南传佛法,我接受朋友的引介,认识了一个由大马华人僧众组成的南传(泰国)僧团,因此而有缘接触佛使尊者以及阿姜查的法教,也有机会读或听到一些翻译自泰文大藏经的佛教义理。在这段日子中,我对佛法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佛法是灭苦之道,是为了解脱自己和其他众生的生死苦恼的智慧教育。不再迷惑于繁琐的宗教仪轨或炫目的各种宗教仪式及包装。同时学习到两个简单原则:Ehipasiko/Opanayiko “请来亲自试试看”与“向内返照”。
后来,一次因缘际会,我以受持八戒的在家弟子身份参加了他们的一次行脚活动,行程约四百多公里。没想到,这一“走”,竟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行程结束后,途中认识的一位居士邀约我为他准备开展的佛书出版事业执笔,第一个任务是写一本专门讲述关于”无常”法印的书。他资助我买了一部《丁福保佛学辞典》,还特地托人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图书馆借出佛光版的《杂阿含经》,因为借阅期有限,他干脆在那儿复印了整部经典,驱车载我到新国“取经”回来,作为参考资料。他还请了一位法师给我指导,这位慈悲的法师给了我一部日本方面出版的杂阿含要目,还有台湾杨郁文老师的《阿含要略》。就靠着这些参考资料,写成了一本小册子:《认识世间的真相,开启生活的智慧》,然而法师建议改题为《情到深处人孤独》,认为比较吸引人。当时做这些,那位郑居士是有帮补我一些生活零用,也答应将来正式出版后会给我固定的薪酬。可惜后来整个运作方向在我觉得“过分求利”而乖离原意,与对方沟通不成后,结束了合作;在对方要求我将当时为写作方便而自己试译的两卷〈五阴诵〉手稿交给他后告一段落;而这本写成的书就收在了我的书桌抽屉。
当时我无业在家,每天可说“痴迷”地读佛书、佛经,连之前为《新生活报》当特约撰稿的工作也放在一旁。此时的我其实正谈恋爱,计划结婚,非僧非俗,一塌糊涂!
爸爸在旁看不下去,就尝试找人赞助出版这本小书,本来考虑推出售卖就可继续写作出版,但是对方直接印上「非卖品」的字眼,我看了就想:看来佛法是不能卖钱的,就在报刊发消息赠阅结缘啦!
不久后,我成为了生活出版社的其中一位合约作者,主要为《新生活报》供稿。有了固定收入,就注册结婚,准备一段时间后举行婚礼。结果事与愿违,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
这段日子惨淡凄凉,不堪回首!幸而太太始终坚持陪伴左右,最后一位中国来的中医劝告我:最好认真求医治疗,否则两年之内恐怕就告别尘寰了!当时听到这话,根本就不想追根究底,早就不名一文了,还求什么医?听说当年老法师也是病倒了就闭门念佛,我也就照样罢了!
这时一对同修来探我,劝我念佛前应当忏悔业障,还应积点功德——当时,一位居士常带着几个佛友来领着太太拜“大悲忏”(随着万佛城的卡带拜),我在旁边静听,默默检讨,这可算“忏悔”吧?便问他:“我现在无财无力,做什么功德呢?”他说:“你现在不能写,但以前不写了本书吗?我女朋友看了,好像还不错!你寄去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不定他们帮你出版流通,不就功德无量吗?”
结果在他怂恿之下,还自愿“借出”他家地址,代我处理此事,我写了信,把书样寄出。与此同时,我也没忘了可能也可以靠这本“现成”的书赚钱,另寄了一份书样到台湾一家专出佛书的圆明出版社“碰运气”。
结果一箭双雕,都有回音,而我必须抉择其一:出版社方面寄来合约一份,希望增加字数,然后连新增部分一起将签好的合约寄回即可。
至于佛陀教育基金会的来函则要求放弃版权,以便广大流通——前后一共两封信,善巧方便,一步步地帮助我拓宽心量,放下私心!敬将有关来函摘录如下:
△信函1
❛黄威南大居士慧览:
依本会总干事嘱咐,将重新以中文繁体字打字排版您的大作,但为谨慎处理该事宜的原则,这是本会法务组的请求:依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须请著作权人写一份同意书授权给本会,以备存查。所以,能否请黄大居士亲笔签名写一份文件如下:
本人的著作:「情到深处人孤独-认识世间的真相、开启生活的智慧」乙书,同意免费授权予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重新以中文繁体字打字排版,并出版赠送与世界各地大众结缘;但本人仍保留该书「著作财产权」。(或本人同意放弃该书的「著作财产权」;如此一来,任何人或团体,皆可翻印,而不必征求您或本会的同意。)
若造成您的困扰,尚请您原谅。请您务必慈悲寄予本会如上之授权同意书,谨代表大众非常感谢您的慈悲。
末学 法务组
阮贵良 敬上❜
====================
△信函2
❛阿弥陀佛!黄居士慧览:
授权同意书收悉。但依著作权法规定,若著作权人保留著作财产权,则任何人(或团体)欲翻印该著作时,必须得到著作权人的授权同意,亦即是说,若本会重新以繁体中文字打字排版出版后,送至海外各地,若有人欲翻印该著作时,必须得到您的授权同意才可以。如此一来,与本会的出版原则相违,本会希望好的佛书能够没有障碍地流通于未来世界各处,因此,如果黄居士若愿意的话,必须无条件放弃该书的「著作财产权」,否则本会将会感到十分可惜地向您说:抱歉!
如果您愿意让该著作没有障碍地流通于未来世界各处,就请您再另寄一份「授权同意书」。
耑此
敬颂 法安!
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 敬上
末学 阮贵良 敬上❜
=============
当时是一九九八年,转眼已经二十二年了!
写信的阮贵良居士,净空老法师在讲经时是这样介绍他的:
❛…现在台湾,我们那边有几位居士讲得很不错,郑石岩居士、阮贵良居士都讲得很好。出家的现在长年在外面讲经的是悟道法师,很多人也都认识他,他们师兄弟也有十几个人,也都常常在台湾各个地方讲经弘法,我们把他带动,带起来。总是存心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利益社会里面,我们的重点是移风易俗,要给社会树立好的榜样,把儒佛的大道,从我们本身、从我们这个小道场建立起来。不管影响有多大,也不管影响时间有多长,反正活一天就干一天,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圆满功德」。
∼净空法师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第510集❜
老法师口中与阮贵良居士相提并论的郑石岩居士,我当时看过几本他的书,可谓我心目中“偶像级的人物”,而净空老法师更是享誉海内外的殿堂级高僧,他所赞叹的居士给我写信,哗!感觉是受宠若惊,太幸福了!经过深思熟虑并与太太商量后,决定放弃有版税可收的版权合约,以期所要介绍的佛法“能够没有障碍地流通于未来世界各处”——因为这后面的一封信提醒了我…还听过类似以下的这一段开示:
--------
❛这一点我特别在此地提醒同修们,不但是佛经我们要流通,古大德的注疏,宣扬佛法的,我们要流通,甚至於你自己所作的,对於佛学的心得,或者你自己写的有关佛学弘扬的文字,你想想你写这个东西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学佛,还是写这个东西出书卖钱?如果是弘扬佛法,决定不能有版权,「欢迎翻印,功德无量」,怎么可以用「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是绝对与学佛相违背的。加上这八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就是裨贩如来,把佛法拿来当商品去买卖,自己想去图利,就干这个事情,这一点我们要晓得。乃至於我们做的这些录音带、录影带,只要是弘法利生的,决定没有版权,决定是欢迎流通的。
∼净空法师讲《阿弥陀经要解大意》第11集❜
兴许是老法师的话说服了我、感动了我,也感恩太太的随顺着我,当时让我决定放弃自己本赖以谋生的行当来牟利,也才有了今天自己写作的学佛文字“能够没有障碍地流通于未来世界各处”,出现在海外的佛教网站或佛学刊物上的心愿得偿。
说真的,在那之后,写作学佛文字时越来越觉得顺畅无阻、得心应手,往往一动笔,思潮源源不断,不知道从那里流泻出那么多文字?在恭敬聆听老法师另一段开示时,我一面自我检讨,一面得到启示:自私心念的不断突破,利益众生心念的越发恳切,应该就是突破思考瓶颈,消除文字障碍的原因…我再三重读以下这段开示:
--------
❛文人是从事於文化教育事业的人,我们今天看到许多出版的东西,有很多人送书、送东西给我看,我第一个要看版权页,版权页上写「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本书我不看。我为什么不看?因为我想他写不出什么好东西。因为他的心很自私,他没有利益大众的意愿,我不愿意浪费我的时间、精神,所以我不看他的。后面要印的是「欢迎翻印,功德无量」,这个书我会仔细从头看到尾。为什么?他的心量大,他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个人是好人,这个人是善人,他的东西一定可以读。所以我读东西跟一般人不一样。我自己的,像这些年来,讲经的录像带、录音带数量很多,估计总有几千种,书籍也有不少,我完全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欢迎流通。人家能够流通,翻印我的,我很感激,他总算看得起我。他要看不起我,他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去干这个事情?我又何必要限制别人,不可以翻印、不可以流通,那我们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意愿永远达不到。所以我们完全没有版权,而且欢迎别人拷贝翻印流通。
∼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第4集❜
开示中最后那段话:❛人家能够流通,翻印我的,我很感激,他总算看得起我。他要看不起我,他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去干这个事情?我又何必要限制别人,不可以翻印、不可以流通,那我们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意愿永远达不到。所以我们完全没有版权,而且欢迎别人拷贝翻印流通。❜更是深深地说入了我的心坎,所以每次有人邀稿时,只要时间允许、能力以内,只要对方不嫌弃,觉得我写的东西还有点用,总会尽力而为。偶然发现有刊物转载或有人分享,那更是万分感激!感恩他的鼓励,圆满我想为社会大众贡献一点心力的心愿!
∼ 威南 忆述于 2020.6.16 深夜家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