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_side

阅读索引

我的博客

  •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 活在感恩的世界 - 题目:活在感恩的世界 作者:黄威南(曾用笔名“筱梵”〔=小贩〕发表) “老板,可以替我在袋子上写上这句话吗?” 正在埋头苦干,将前面几位顾客嘱咐要写上的名字或寄语一一细心地写上他们选购的手提电话袋的我抬起头,看看她要写的到底是句甚么样的话? 我们这个小摊挡所提供的是太太自己用传统缝纫机手工缝制的手提电话袋。...
    16 years ago

作者介绍

My photo
-自由撰稿人 -新加坡《佛陀教育》期刊特约作者 -佛学撰著《情到深处人孤独》由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 -佛学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网海知音

Saturday, June 27, 2020

锄经 种德(天主篇)

□锄经 种德(天主篇)
  大约是前个星期吧?经过荷兰街时,偶然抬头看见一间老屋的窗门上左右分别镶刻着「种德」、「锄经」的字体——於是停下脚步,用电话把这几个字拍了下来,准备好好学习,探究一番这两个词句背后的意义。
  过去卖稿为生时,在为新生活报〈对联寻根〉专栏撰写供稿期间,经常游走在荷兰街、鸡场街或三宝井的一些老屋门前,寻访对联,拍摄后,再写短文介绍说明相关内容——说来惭愧,当时老编电话约稿,由于必须有图片配合,必须是「实景取材」,不可抄书交差——我竟冲口而出,上那儿找那么多对联?老编问我:你不是马六甲人吗?荷兰街一带那几条老街,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是!土生土长,却忽略了这片土地上那些先贤前辈留在家门前,不仅提醒自己和后代子孙,也是公开启示过路行人的金玉良言,智慧结晶——幸好有这样的一个良机,既可煮字疗饥,又可汲取先贤智慧,何乐而不为?赶紧补过,抱着相机,提起笔,一边自己上课,一边为读者大众传播一点文化讯息,可惜多年来还是没有太多人关注这些写在门板上的智慧,而一些门板也好像渐渐隐没了踪影。
  几天前,在读到一则《圣教日课》书前的〈诵经劝语〉时,立刻想起老屋窗门上的「种德」、「锄经」这几个字——内心像响起了警钟,决定多用心细读几遍,同时打算把文字翻译出来——这样自己就必须更细心地细嚼慢咽,细细体会文中的义理和作者的苦心;译好后再在网上无条件地分享,也可能可以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在游逛老街时,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得到裨益人生的无价瑰宝——前贤的人生经验所凝结的智慧结晶,就在那古旧但历久弥新的门板上默默绽放光芒和智慧的芬芳。
以下是这篇文字的原文:
-----------------------------------------
《圣教日课》
〈诵经劝语〉(原文)
世人自生至终。必须预备。务恒诵经。思忆天主。方克寡过。缘人为善最难。若田不耕锄。恶草丛生。安望秀实哉。人居尘世。如舶客泛海。必先整备帆樯。办积粮糗。方可至欲往之处。亦犹密近敌寇。关防固守。始免受伤。是以人当诵经忆主。蒙蹶宠佑。庶几远邪去恶。渐臻成德,又如胸中气息。出入相继。才能保存生命。否则人必死矣。夫诵经乃向天主言。感谢天主造我躯。赋我神。增益圣宠。强毅我力。明识正道。远避异端。如是诵祈勿间。必然神受其益。如手摩香物。能沾其馨。无论赴堂居家。不可托故匆忙。必须限定一时。安静专诵。对越天主。昔达味圣王。国事繁剧。亦治民。亦征讨。每中夜诵祷。昼工七次。人果愿效圣王。恒忆天主。诵经不间。自然留心。至期不误。即或事忙不暇。虽持忙。及行坐寝室。俱可诵祷。但非徒口诵。必心中感念天主诸恩德。特求天主。赐我神形所需之物。使我之心。时与天主相结合。复恳圣母玛利亚。及众圣人圣女。代祈天主。俯允我求。亦须求天主。庇佑天下已奉教者。至于未入教者,求天主启伊心迷。开伊神目。使之克认真主。归从圣教。并为炼灵代祈。求主速赐上升。
====================================
〈诵经劝语〉【白话试译(个人学习心得笔记)】:
·世人自生至终。必须预备。务恒诵经。思忆天主。方克寡过。缘人为善最难。若田不耕锄。恶草丛生。安望秀实哉。
§芸芸众生有生必有死:从出生到死亡离开这个世间——不论是面对人生的种种悲欢离合或是日常生活的各种人事应酬,必须预先准备——随时保持状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人生遭遇:不论成败得失,病痛或死亡,都可能随时出现,而不预先通知——因此,我们务必持之以恒地诵读圣经,念念不忘地思念着、记忆着天主,才能够尽量避免过失,避免措手不及,避免悔恨莫及,避免各种致命的错误!因为人要完善自己、完美自己,是极其困难的,可说是遥不可及,难以实现。就好比一片田地。如果不每天定时耕耘锄草,及时播种,时时灌溉、除草,必然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怎么可能祈望能收获甜美的果实呢!?
·人居尘世。如舶客泛海。必先整备帆樯。办积粮糗。方可至欲往之处。亦犹密近敌寇。关防固守。始免受伤。是以人当诵经忆主。蒙蹶宠佑。庶几远邪去恶,渐臻成德。又如胸中气息,出入相继,才能保存生命。否则人必死矣。
§人生于世,就如一粒微尘,转眼就消失在茫茫人海。就好比航行乘船者出海之前,必须先装备、整修好船帆以及船上的各种装备,还要购买、囤积好足够的粮食,才可以出发前往自己的目的地。又好比必须悄悄地靠近敌人,严密地防守边关城门,才可以避免损兵折将,在战场上负伤而归。所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定要诵读圣经,忆念天主,蒙受天主的恩宠、保佑,这才有可能远离邪僻、罪恶,渐渐成就自己的德行。又好比我们的呼吸,必须一呼一吸、一出一入,绵绵相续,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延续下去,否则的话,人若断了气,岂不是就死了吗?!
·夫诵经乃向天主言。感谢天主造我躯。赋我神。增益圣宠。强毅我力。明识正道。远避异端。如是诵祈勿间。必然神受其益。如手摩香物。能沾其馨。
§要知道:诵经就是在对天主说话,倾诉内心的感恩之情:感谢天主创造了我的躯体,赋予我丰盈的心灵,源源不绝的恩宠,一天比一天丰盛,坚强了我的毅力,引导我走上正确的光明大道,认识真理,远远地避开异端邪说,免除各种诱惑。像这样地诵读、祈祷,不要间断,必然在不知不觉中受益良多,心灵丰足。这就好比用手触摸香料或各种散放芳香的物体,一定会被沾染到它的香气一样。
·无论赴堂居家。不可托故匆忙。必须限定一时。安静专诵。对越天主。
§不论是到圣堂去或是在自己家居之中,千万不可以忙碌为借口而断缀诵经的日常功课,必须每天固定抽出一段时间,安定好自己,静下心来,专注诵经,以一颗至诚恭敬的心面对天主——仰慕、向往,沉浸在与天主相聚的喜乐之中。
·昔达味圣王。国事繁剧。亦治民。亦征讨。每中夜诵祷。昼工七次。
§历史上的达味圣王,虽然每天必须处理的国事非常繁重;除了治理民生大事,还要进行各种征讨战事的他,总在深夜诵经祈祷,每天七次定时用功。
·人果愿效圣王。恒忆天主。诵经不间。自然留心。至期不误。即或事忙不暇。虽持忙。及行坐寝室。俱可诵祷。但非徒口诵。必心中感念天主诸恩德。特求天主。赐我神形所需之物。使我之心。时与天主相结合。复恳圣母玛利亚。及众圣人圣女。代祈天主。俯允我求。
§如果我们真的愿意效法达味圣王,时时刻刻记忆天主、对天主念念不忘,保持日日诵经不中断,时时沉浸在经文的教诲之中,怀想着经文所描述的情境,经文所指示的方向,经文所指导的生活,自然念兹在兹,时间一到,就会记得这每天必定要做的功课;即使真的工作忙碌、事务繁多,一直忙个不停,难以偷闲,直到夜晚就寝之际,又或是行程中、路途上,又或者坐下暂歇的片刻,等人的空档,排队等候、塞车或拥挤的时候......也可背诵或忆念经文,可以心中默默祈祷,或是口中轻声祷告——但是千万要知道:诵经绝不仅是口中念念有词,有口无心,更不仅是口唇的张合或是声音的震动,必定是内心深处有所感触,对于天主的种种恩典心存感激,为之喜悦、为之动容!是有感情、有感觉的!具体而生动!我们诚心地祈求天主,赐予我身心所需要的种种资粮,也让我的心时时刻刻与天主互相结合,还要恳求圣母玛利亚,以及众多的圣人、圣女们,代我祈求天主,俯首允许我的上述祈求。
·亦须求天主。庇佑天下已奉教者。至于未入教者,求天主启伊心迷。开伊神目。使之克认真主。归从圣教。并为炼灵代祈。求主速赐上升。
§我们也一定不要忘记祈求天主,庇护、保佑天下所有已经信奉天主的教诲的教徒们,至于那些还没有认识天主,未曾奉行天主教诲者,我们也祈求天主开启他迷惑封闭的心灵,打开他蒙蔽未睁的心眼,使他能够克服自己的傲慢狂妄,谦卑恭敬地回过头来,真正认识天主,明白自己的渺小和不由自主,愿意皈依、顺从神圣的教诲。并且也不要忘了代为受苦无助的亡故炼灵祈祷,祈求天主早日赐福,炼灵早日脱离痛苦,获得提升。
====================================
当然,上面的白话试译只是个人的学习心得,相信一定会有错误和不足的地方,因此并不作为指导作用。只是个人的学习记录以及就教高明的友情分享。
-------------------------------------------
然后,我还发现了这么一首诗:
作者/《经锄》
宋 陈藻
诗词正文/《经锄》
两间陋屋牖经锄,经是心明锄是蔬。
种果始初花可玩,绕墙藤蔓实堪储。
若能栖止身为凤,何必奔驰食要鱼。
人见此间无五亩,谁知艺圃本宽舒。
--------------------------------------------
网海搜索,发现:原来倪姓祠堂多名锄经堂。来源是因西汉倪宽“带经而锄”之典故,因此倪氏的堂号很多都与经、锄有关。倪宽(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02年),字仲文,西汉千乘郡人(今山东省东营广饶县倪家村)。倪宽幼时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他就在当时的郡国学校伙房帮助做饭,以此求得学习的机会。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把经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细心研究。他“带经而锄”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
此外,四川文明网还有一则「金堂县贺氏家规荣登四川省首届『天府好家规』十佳之列」的资讯报导。内容提到:
「贺氏家族在康熙六十一年,由湖广武冈州山门入川,落业五凤,至今300余年,传十四代。贺氏家谱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 家规家训置于家谱谱首,代代传承。目前见到的贺氏最早的成文家规印刷于清同治三年春月版贺氏族谱,共二十二条。随着时代变迁,家谱有所删减,1990年版家谱将家规修订为二十条,但『锄经种德』作为最早立下的家规,也是家规中核心的内容,从未更改,一直教化着后人。如今,贺麟故居还陈列着一块嘉庆十九年贺麟先生太祖父题的『锄经』二字烫金木匾,距今已200余年。」
====================================
另外,还找到了两幅与“种德、锄经”有关的对联:

德树心田家常种福;
香浮学圃人尽锄经。

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
心作良田百世耕有余。
-------------------------------------------
经常有朋友和顾客问我:平常都在家里忙甚么?现在我可以借花献佛一番,回答他们说:嗳,我在家「锄经」,想「种」一点「德」,为自己求一点后福,求一颗三餐温饱之余的安心——
  
#荷兰街 #鸡场街 #三宝井 #老屋 #马六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