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_side

阅读索引

我的博客

  •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 活在感恩的世界 - 题目:活在感恩的世界 作者:黄威南(曾用笔名“筱梵”〔=小贩〕发表) “老板,可以替我在袋子上写上这句话吗?” 正在埋头苦干,将前面几位顾客嘱咐要写上的名字或寄语一一细心地写上他们选购的手提电话袋的我抬起头,看看她要写的到底是句甚么样的话? 我们这个小摊挡所提供的是太太自己用传统缝纫机手工缝制的手提电话袋。...
    16 years ago

作者介绍

My photo
-自由撰稿人 -新加坡《佛陀教育》期刊特约作者 -佛学撰著《情到深处人孤独》由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 -佛学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网海知音

Saturday, May 23, 2020

法数

▷因为师父的警示而读《长阿含经》〈众集经〉
  ----------------------
  读陈士强居士【《长阿含经》中的法数类经典】,了解到:《众集经》是《长阿含经》中一部“带有阿毗达磨性质的、其主要内容为法数的归纳和阐说的经典。”
  陈居士指出:「法数,指的是带有数字的佛教术语。对包括法数在内的佛教术语和义理,进行分别、抉择、整理与阐述的经典,通常称为“阿毗达磨”,即作为经、律、论“三藏”之一的“论”一类的经典。」 
  「一般认为,论典是晚出的一种体裁,成立于经、律两类经典之后。但实际上,佛在世的时候,已经有了类似于阿毗达磨的论典(当时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尚未形成文字),只不过它们在最初时,是作为“经”一类经典出现的,或者说被“经”所包含,到了后来,才从“经”中分离出来…」
  如此看来,“法数”的汇集流传及其义理的阐述演义是在佛世时就已受到认可及流行的做法。由此也可想见此种做法的需要和重要。
  师父因大正藏第12冊《摩訶摩耶經》上下2卷中「觸目驚心」的「佛法滅盡的預言」,欲令正法久住、法幢永駐,「当以舍利弗尊者的一句話共勉」:「法不真正,無由出要」,而提到了尊者法言的出处经典:《长阿含经》〈众集经〉。此经内容如师父所说:❛尼乾教團在當時亦龐大,跟隨者眾多…只是教主一逝世,就紛爭分裂,所以尊者舍利弗如是教誡。❜
  “当令正法久住”,“焰续佛灯明”,是每个誓愿尽形寿皈依三宝的佛弟子的天职,读了师父警示,惶恐不安,即依所指出处读了〈众集经〉。  
  据陈士强居士对《众集经》所作简单的介绍:「本经主要记述了佛游化至波婆城阇头庵婆园时,舍利弗受佛之命,对众比丘说的“一法”至“十法”的十类法数。」
  「经中说,佛在末罗国游化,与千二百五十比丘来到了波婆城阇头庵婆园…佛因背痛…暂作休息。命舍利弗对众人说法。」
  「舍利弗说,波婆城内的尼乾子(耆那教之祖)去世后不久,他的弟子就分为两派,迭相骂詈,各相是非,以自己为“正法”,对方为“邪见”。由此而联想到佛教,“我等今者,宜集法(教理)律(戒律),以防诤讼,使梵行(净行、正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大正藏》第一册,第49页下)因而,他将佛所说的各种法义,作了归类,以数字为序,依次递增,从“一法”说至“十法”,总计有一百二十九条术语。」
  甚么是法数?
  查《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法數】条目:「又作名數、事數。指帶有數字之佛教名詞。例如三界、四諦、五蘊、六度、八正道、十二因緣、五位七十五法等。通常是列舉此等,由一順次二、三、四逐增一之形式。《增一阿含經》、《本事經》等即是以法數為核心,再加以解說法數之經。《法集名數經》亦為列舉法數之經典。唐代李師政編《法門名義集》,明代一如編《大明三藏法數》等,皆為蒐集法數之著作。此外,同類書另有《大藏法數》、《藏乘法數》、《賢首諸乘法數》等,流行甚廣。」
  简单说,法数即是按照数字次序排列汇集的佛教名词术语大集合,形式有如佛教辞典。这种将各种佛法义理归纳为数个重点,组合分类的整理方法,再以数序串记,方便背诵记忆;此外,再配合相关的义理内容解说,通过口头传授,及至后来的笔录撰著,确保了佛法理论的流传不易散失变质。
  要理解佛法或佛经所说,避免衍生误解或被误导,对于佛教名相(术语)的认识和理解很重要,勤查佛教辞典等工具书,或到如法道场向有学有修的老师学习,参加有系统的课程如佛学班及读书会等是必需而且必要的!我们不可任凭己意来解释猜测佛所说的义理,更不可随便以世间人借用佛门术语来随意附会的俚俗用词来误解佛意。学佛是为了解决人生苦恼的问题,是为了帮助社会大众人人和乐平安,这么切身重要的大事,怎么能够懒散大意地去敷衍应付呢?怎么能不认真恭敬地对待教导自己的师父和老师,不谨慎细心地去学习这将可为自己拔苦与乐的法义呢?
  行管令开始以来,何庆保老师贴出的一系列文章,都是对一些重要的佛教义理或基本的名词术语的解说,和金能惠老师的主题性文章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正如《长阿含》〈众集经〉中,舍利弗尊者所说:「诸比丘!我等今者,宜集法、律,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多所饶益。天、人获安。」
  要想真正获得学习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先确实认清、弄明白佛陀所教化的内容是啥?然后按部就班切实依教奉行,才能获得佛陀在经中所预示的成果。所以佛教名相术语的认识以及基础义理的掌握不可忽略。
  ∼威南 学 2020.5.1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