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_side

阅读索引

我的博客

  •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 活在感恩的世界 - 题目:活在感恩的世界 作者:黄威南(曾用笔名“筱梵”〔=小贩〕发表) “老板,可以替我在袋子上写上这句话吗?” 正在埋头苦干,将前面几位顾客嘱咐要写上的名字或寄语一一细心地写上他们选购的手提电话袋的我抬起头,看看她要写的到底是句甚么样的话? 我们这个小摊挡所提供的是太太自己用传统缝纫机手工缝制的手提电话袋。...
    16 years ago

作者介绍

My photo
-自由撰稿人 -新加坡《佛陀教育》期刊特约作者 -佛学撰著《情到深处人孤独》由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 -佛学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网海知音

Saturday, May 23, 2020

四圣谛:是初转,也是根本

▷有些人、有些恩,不敢忘记,总在感激。就像有些义理,那是法身慧命的根本…
========
  「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
                       ∼《佛遗教经》
-------------
□四圣谛:是初转,也是❲不可忘失的❳根本
  读何庆保老师的《谈谈〈四圣谛〉》,内心生起庆悦之情,感恩因缘的牵引,在初次接触佛法的时机,就得闻这重要的义理。随着老师的文字学习,发觉自己真的很不足!庆幸的是对四圣谛的粗浅印象,保护了自己在人生路上,不致于完全迷惑了学佛的目的和方向。
  记得那年大约是十四、五岁吧?!在妹妹同学的介绍下,我随准备来此报名上课的妹妹,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荷兰街马六甲人生佛学中心的旧会所。老师和同学们正要开始念诵《心经》,我们暂时被安置在太虚书室等待。爱读书的我,见到桌上有一本《佛学入门手册》就翻阅起来。我像看故事书一样,一目十行,一口气“浏览”了书中有关佛史的部分,无意间翻看到了三转四圣谛的简表,想起以前在家里有一本《释迦牟尼画传》(朱斐居士文、王炯如居士画),我也在书中看过这个字眼…佛法详说苦因及灭苦之法的印象就这样留在脑海里。
  因为这本《佛学入门手册》后面还有许多我来不及看,也读不懂的内容,我决定和妹妹一起到这个周日佛学班来上课。就这样,开始走入了佛教大门…不久后,在陈裕山老师的推介下,我读了星云大师的演讲集:《佛教的真谛》。感恩网络科技的方便,以及行管期间每天的免费网络流量,读了何老师的文字传法后,我上网找到了大师的讲记,重读一遍。
  星云大师说:❛佛陀成道以后,第一次在波罗奈斯的鹿野苑讲说佛法,而其讲法的内容就是‘四圣谛’,此即佛教史上有名的初转法轮。❜  
  星云大师又说:❛…一般人的印象中,声闻乘是自度自了的小乘人,因此有些人以为小乘根器所修持的四圣谛,也是小乘法,不屑一顾,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其实四圣谛是佛陀所证悟,并且揭示于世人的真理,亦即是☆根本佛法。▷根据佛陀的教示,人生宇宙的实相,不外是苦、集、灭、道四种道理而已。这四圣谛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一切三藏十二部,莫不由此开展出来,即使如《华严》等大乘经论,虽然敷扬大乘思想,但是仍特别设有‘四谛品’,四圣谛实在是大小二乘共学、应学的基本法门。❜
  由此可知,四圣谛是法轮初转,也是法之根本。这么重要的法轮应当是长时在自己心中运转,带动自己身口意修行的法具,然而我的傲慢和自满却疏忽了法义在自己心中实质的轮转,而让深印在自己脑海的佛法只成了「记问之学」。
  记得当年月兰老师曾接引我和妈妈到会所去拜会一位善圣法师,言谈间,这位师父问我:你初识佛法,学的是什么?我回答说是四圣谛。师父即说:“你继续修学,到最后你会发现:由始至终,你学的就是四圣谛。”觉得这句话很有味道,就把它记住了。说起来,这番话和星云大师上述那段开示是相通的。所谓“基本法门”就如万丈高楼的地基,既然没有可能建造空中楼阁,当然就是永远的必需,不能舍弃。
  这怎么说呢?对大师开示的继续深入和扩展阅读,才认识到:依据四谛认识了苦乐的原因之后,在生活处事待人中推己及人,积极面对,就是所谓的菩萨发心∼
  星云大师在《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前言中即说明:
  ❛佛陀证悟的宇宙真理是「苦、集、灭、道」,由苦、集、灭、道而展开广大无边的佛法。然而这只是佛陀就真理的本体而设定的义理层次,经过了世间的实践,就发展成为「四弘誓愿」:
所谓苦谛,因为众生多苦,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所谓集谛,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
所谓道谛,为令众生向道,所以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
所谓灭谛,为使众生证果,所以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  
  很多人都知道:佛法以慈悲为本,慈是与乐,悲为拔苦;佛法常说自利利他,能帮助别人得到快乐和拔除痛苦,当然是自己先掌握这套本事。四圣谛就是对苦乐形成的原因以及熄灭苦而得到乐的过程之极简约说明。   
  在《谈谈〈四圣谛〉》文中,何老师说:❛淸楚了这世间是充满苦的,找出及消除苦的原因,即消除六根本烦恼。再认清出世间的快乐(涅槃),再了解及奉行快乐的方法,即37道品。❜
  因此,我们也许可以将四圣谛视为一道“灭苦得乐的方程式”。只要代入相关的义理,认清我们所处的现实,然后再按部就班奉行有关道品,就能实现离苦得乐的目标。
  星云大师说:❛根据佛教的说法,一切痛苦的来源,在于有五蕴和合的假我。所谓五蕴和合,是说我们的生命,由物质的色和精神的识,加上心识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受、想、行三者,所积聚而成。而这五者只不过是条件的组合,暂时的存在而已,如果因缘不具足的话,一切则归于幻灭。而在一般人的观念上,以为由五蕴和合的色身是永远不灭的,将它执着为真实的自己,产生种种的贪爱,而流转于痛苦的长夜。假如我们能够洞察我的虚妄性,证悟本来无所得的性空妙理,自然能超越一切的痛苦。因此《般若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个人若能依法修行解除自己的苦厄枷锁,自然显得法喜充满,能将安心快乐的气氛带给别人,也能将方法传授给人,如此之人必然容易受人爱戴、拥护,所以佛门常说“福慧双修”,拔苦与乐的佛法智慧当然也能为自己带来福报…  
  蕅益大师在《佛遗教经解》中如此说:❛如来一代教法。义理虽多。四谛摄尽。以苦集二谛。摄尽世间因果。灭道二谛。摄尽出世因果。故于四谛怀疑。则一切法咸皆有疑。茍于四谛无疑。则一切法皆得无疑。所以垂灭殷勤三唱。深显除四谛外。更无余法也。文中有三门摄义。示现决定无疑。从初至不求决也。是第一方便显发门。以此四谛。乃修行者常所观察。及依之起行故…❜
  剩下的问题就是这些教诲理论的实践运用,先从自身下手,做成之后,自然感染、影响,扩及到旁人身上,这是佛法的弘传,也是个人功德的修积,当佛法理论成为个人自身的真实履践时,个人影响力的扩大与福慧的增长与佛法的兴旺发展其实可说已是二而一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应当努力扎实自己,福泽旁人,以此鼓励建立他人对佛法的信心,而并非借助佛的威望来夸大自己的实力,成为所谓“靠佛吃饭”的“佛门二世祖”!这是我在重新学习四圣谛的点滴时自我检讨后的一点感想。
 
  ∼2020.5 威南习作 • 恭请大众指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