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从死亡飞跃--佛教临终关怀(V2.0)
作者:黄威南(笔名原用“默雷”)
……在我们佛教中早有一套最好的「临终关怀」方法——净土宗的临终助念。我们佛教的其它宗派虽然也很重视生死,然其操作却不如净土宗那样处处可行。特别是净宗的教义与修持在正视死亡方面早已浑然一体,这是社会上所有「临终关怀」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临终关怀手册》林克智编著
这是一则发生在新加坡当地的感人真实个案:一对悠闲在家的佛教徒夫妇,为夫者因觉得有点疲累而在沙发坐下,没想到就这样一坐不起!为妻者发现情况不对后,由于平时对临终助念有所认识,赶紧抑制悲伤情绪,提起正念,一句接一句的拼命念着阿弥陀佛!心里一直告诉自己:「我不能哭,我不能哭,要镇定、要护念他,一定要请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生死无常,夫妻在人生路上有缘共聚,相互扶持是彼此的情义;生死关头,真正的深情是护念他、成就他,没有遗憾、牵挂,安然地走。作为妻子(或丈夫)者,在另一半面对死亡时,正是一个重要的关键人物。结果念佛不久后,一旁的孩子突然手指空中说:「妈,您看!阿弥陀佛真的来接引爸爸了!」
在道证法师讲述的《缺陷变宝莲》中有另一个感动人心的个案:一位凡事依赖丈夫,夫妻感情非常好,很会撒娇的林师姐,即使在众人面前也都用英文Honey长、Honey短地叫唤自己的丈夫。结果,一天,林师姐的丈夫出车祸了!大家接到消息就陪她一起赶到现场去。当场死亡的林先生尸体倒在一片血泊当中,旁观者看了也不禁辛酸难过,何况是平时夫妻情深的林师姐呢?没想到她走过去,只在她先生遗体旁边,很恳切地说了一句话,她说:「Honey!你赶快念佛!跟随阿弥陀佛去西方!一切都给我承担,妈妈和孩子我都会照顾,你安心去,一切都给我!」说完她就盘起腿来,很安定地坐在现场马路上念佛,声声恳切!林师姐了解丈夫的牵挂即是高堂老母和四个孩子,所以她一切都承担下来,要让丈夫安心地先去极乐世界等她们,不要因为挂碍而堕落。她那一句「一切都给我」的承担是真正气势万千的深情挚爱:以后她含辛茹苦地照顾家中老小,但却热心又开朗,充实地生活著。而林先生当时在经过了大家声声句句的阿弥陀佛佛号助念后,本来痛苦的面容已转变成了笑容。
生离死别是人生在所难免,要如何面对这情何以堪的艰难场面――当自己或亲人面临死神的「邀请」时,当自己心爱的人卧病在床,随时就要吐出最后一口气的时刻,您是否已经有了对应之策?您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您知道应当如何面对这一刻吗?您是否知道:此时此刻,你仍然能够以你的诚意挚情,遵循佛陀的教诲,为您的亲人准备一份最后的珍贵礼物,帮助他证得永恒的幸福――往生极乐世界?
随着净土法门的广泛流传,「临终助念」这属于佛门中源远流长的临终关怀法门也开始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及实行。
《佛说阿弥陀经》中有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若以现代眼光来看,这正是佛陀所亲自传授的最彻底、最简便的临终关怀方法。
《法音》1994年第12期刊载了一篇林克智居士的大作《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其中对于「助念」给予了高度的赞叹:「净土宗的临终助念,在佛教史上一直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佛教寺院将其列为常规。在《百丈丛林清规·住持章卷第五》的《迁化》一节就明确地指出:『临寂时至,凡伴病者,齐声念佛,以助往生。』本世纪初以来,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后,净土宗经印光大师等大力提倡之后,更盛行于世。净土寺院及莲社、念佛会等居士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助念团亦相继成立,此期间直到现在,为往生助念做了大量工作。《净土圣贤录·四编》、《近代往生传》、《近代往生随闻录》、《现代往生见闻录》等广泛记述了有确凿证据的往生事迹,足以证明净土宗助念对临终关怀所作的重大贡献。」
临终助念也成了一些同修踏入佛门或进入净土法门的敲门砖。来自邻国马来西亚的邓文耀师兄就是在祖母病重临终时想起曾听说过的净宗学会,而就近往他居住地的马六甲净宗学会求助;祖母过世后,邓师兄也就由此因缘而开始定期到净宗学会参加念佛共修。毕竟,人在面临亲友生离死别的时刻往往六神无主,特别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且,在这种时刻,对于人生无常的感受也会特别深刻,也会令人发现:其实自己只是很渺小无助,很脆弱,有着很多的不能,正如古人所说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人生旅途中,其实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很少而已,譬如死亡就是一个我们无法穿透的恐惧和苦难。这时候,宗教所提供的智慧和指导,以及其所产生的灭苦效用,往往正是人们所需要的。
临终助念,可说是已经成为净土法门的一个特色,念佛人发心为他人助念,不仅是履行菩萨道的本愿行持利益众生,也是广结善缘,带动风气,为自己将来临命终时获得其它同修前来助念创造因缘;除此之外,面对眼前生离死别的景象,以及亲见被助念者临终时所面临的种种无奈苦况,对人生无常生起强烈的警觉心,所谓「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发心为他人助念的时刻也正是念佛人自己修行用功的时候,助人助己,以如救头燃的热切心情、以同体大悲,将对方寸寸进逼,急速缩短的寿命视如自己即将断气一般,全心投入,恳切至诚,以自己的真实修行来护助他人,这正是菩萨精神的自利利他。
然而,在李炳南老居士讲述的《助念之意义与规矩》一文中,老居士不忘语重心长地提醒:「助念即助对方往生。助念者对往生之道理与方法,必须清楚,对方才能得到利益。」
何谓往生?李炳南老居士说:「果能帮助一人往生,成就一尊佛,功德莫能名啊!」(见《助念之意义与规矩》)有人将「助念」形容为「送(人)往生」(极乐世界),目的即在帮助对方成佛,要了解往生的意义,就必须了解何谓「成佛」?净空老法师在讲解《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六卷)(1999/9/1讲于澳洲净宗学会)时说:「我们学佛目的何在?今天讲「见性成佛」,这四个字的意思很难理解,我们换句话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话大家好懂。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见性。明了的人、见性的人就叫做佛,所以见性就成佛了,就是个明白人。《无量寿经》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见性,就是成佛。」
佛教是教育,持名念佛是实践教育的途径,佛陀教育的目的为离苦得乐,彻底解脱生命的苦恼,「助念」即是解脱临命终时痛苦的方法,是一种教育,不是神秘的宗教祷告仪式或巫术;和佛陀教育其它的法门一样:接受教育者因「破迷开悟」而「离苦得乐」。印光大师开示《临终三大要》,明确指出:「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值得注意的是:首要之务即是「令生正信」的「善巧开导」及「安慰」,除了指引人生归宿的路途,还要注意镇定情绪。然后是后续的扶助和提醒,还有避免干扰的步骤。
事实上,临终助念比起一般临终关怀的意义,以及所产生的作用要大得多,绝不止是对于临终者的关怀安慰而已。或者我们应该说:助念,是与临终者一起共修,帮助他、提醒他,大家其实是在一起「学佛」,精进争取在这生命最后的时刻,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是知识性的),离苦得乐。
大光法师在《阿弥陀佛助念法》一书中用譬喻说明助念的重要意义道:「普通有句俗语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这『助念』的事,就是要『一锤来定音』!明白点说:就是用『助念』,来扭转亡者的『念头』!启发他的现前一念,指引他的现前一念。一念慈善,即生善处,一念邪恶,即生恶处,不可不慎。」
为什么呢?依佛法说,「人临终时,各人神识不一。平日所为,此刻影子会一一现行,带着本性往外走。此时完全是业力在作主,力量大者,在前头。恶业多,则恶种子力量大,一冲出来就下三道。若善业多,善种子就领着上人天二道。平日有念佛功夫,就有佛种子,佛种子力量大,先出来,就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若力量小出不来,别人在旁帮助念佛,就容易出来。所以平日有修持,临终时佛种子先出,往生就有希望。助念正是帮助提起佛号。」(见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助念之意义与规矩》)临终时如此,平时何尝不如此?恶业种子牵领我们造作更多迷惑颠倒的恶业,恶性循环地重复受苦受难,何时才得了结?唯有将颠倒、夹杂、矛盾、混乱不堪的「凡夫心」转换成一心不乱的「佛心」,所以才必须念佛。助念则是对一个念佛人最后的护持和帮助。
一个修行人,度过了一生,来到生命的尽头,这是他最后冲刺的时刻;净空法师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快要走了,一口气就要断了……这个时候要有人提醒,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助念。自己有真正功夫,可以不需要人助念,自己没有这个功夫,助念很重要:旁边有人提醒。」(《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五三集2003/7/5净空老法师讲于澳洲净宗学院)这是同修法侣之间最深的情谊,临终时的守护,不仅限于身体疾病的照护,内心的恐惧、痛苦也需要熄灭,得到真正的安心。对于平时未有机缘学佛的人,此际面临死亡的惶恐无助和种种痛苦,我们要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他超越这生命的苦难,以「病苦」、「死苦」为助道缘,做一个美丽的跳跃,跳出娑婆苦、跳出烦恼涡!
也许,助念可以被理解成为一种倾向被动式的修行,或是自己临终无力做主时的加强和提携因缘;主要依靠旁人或同修的引导、提醒,依据的当然是诸佛所传的佛陀教诲,不能是自己的意思或变花样、搞噱头。助念者的角色可说非常重要,不仅对往生者的前程起了很大的增上缘作用,对于佛教形像的介绍,也可说是对往生者家属有着很大影响。助念,可以说即是领导往生者修行、证入佛法,意义与在念佛堂中领众修行一样,责任重大,功德无量!一定要认真发心,随顺佛陀教诲,才能给众生带来真实利益,自己才能避免过失,并在其中进步。名闻利养,乃至虚荣心、争意见、领导欲、逞风头、自赞毁他……都应该常常自我检点,遇事炼心,发真实菩提心,将以上缺点彻底消融。这,对于发心为人助念者而言,却又是主动积极式的菩萨行持了!
那麽佛教修行的原理又是如何?净空法师开示:「宗门里面修行,它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观照……什么叫观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一接触你就想到佛的教诲,这叫观照。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应当做;佛教我们不做的,我们决定不应当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落实佛陀的教诲,这就是观照。观照久了之后就变成习惯,变成习惯的时候叫照住,照住就得定,功夫深了,照住了。照住,决定不随顺烦恼,完全随顺佛的教诲。观照的时候自己烦恼习气还常常现行,但是观照有功,妄念虽然起来,他能够控制得住,古德所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他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随顺佛陀,把自己妄想分别执着控制住,这功夫得力了。到照住那就是得定,也就是说他有能力不被外境诱惑,内里面如如不动……照住久了就开智慧,智慧一开,世出世间法一切通达明了,五蕴身就看破了,五蕴皆空。对这个身还有没有执着?不执着了,一丝毫都不执着。我身,人身;我身,畜生身;我身,树木花草身;我身,山河大地身,同一个身。不但你的心是包太虚、周沙界,身也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你说那个多自在!真正体现到佛在经上讲『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那是事实真相,心境一如;那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都没有了,苦厄是果报,没有了。这一关最难透,但不是做不到,只要你如理如法的修学,这个境界可以证得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六卷1999/9/1讲于澳洲净宗学会)明白这,也就明白念佛的修行原理,也就不难明白「助念」如何助人往生的原理。
在《阿弥陀佛助念法》中,大光法师曾详细说明:「『念』字,是上面一个『今』字,下面一个『心』字,合起来就是『念』字。『念头』,即是『今心之开头』,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只要今心之『开头』。『念头』,就是今心之出发点,亦即常言所说之『举心动念』。当亡者将要『举心』,将要『动念』的时候,就在此时,用『助念方法』,加以启发;加以开示,加以指引」……「让他在念佛声中,身心放下,正念分明,无挂无碍,无恐无怖,自自然然,安安静静,往生佛国,这样就是死得安乐了。」
换言之,助念中的念字着重的,并非只是形式上口中念念有词的「口念」,而是正念、觉念。因为「佛」这个字本来的意思即是「觉悟」。
总而言之,助念作为佛教帮助众生的一个法门,原则绝不可能离开其本质:觉之教育――觉悟经验的传承、真实智慧的传授;而作为「行门中一特别捷径」的净土法门,实践、亲证佛陀教诲,达到佛陀教育之目的,更是至关紧要!否则流於「巫术式」的形式的话,流弊必然产生,对于佛教的形像与弘扬也必然产生负面影响,希望有心从事助念以救济众生苦难者应当注意。
弘一大师曾「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并认为「此事最为切要。应于城乡各地,多多设立。《饬终津梁》中有详细章程,宜检阅之。」(见弘一大师著述《人生之最后》)与印光大师的《临终三大要》一样,弘一所著述的《人生之最后》一文,明确指示了助念所依的方向和原则,同时也提醒我们:「临终虽恃他人助念,诸事如法。但自己亦须平日修持,乃可临终自在。奉劝诸仁者,总要及早预备才好。」
助念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奇异瑞相,如往生后头顶温热――「老菩萨往生十二个小时以后,全身都冷掉了,只有头顶是热的。当我把她盖的被子掀开时,老菩萨直是可爱,双手在棉被里结弥陀印,她就这样坐着,结弥陀印,往生了。」(台湾/悟永法师:李老居士念佛往生记,摘自《e世纪往生传》学谦居士选辑),或闻到香味――「七点半一到,老人家果然依时往生。陈亚味、李玉莺、郑同修及两位侄女等人都闻到香味,各人感应略有不同,综合大家的形容,是一种类似茉莉花、檀香的清香,浓烈但不刺鼻;众人都感到法喜充满。」(马来西亚/马六甲净宗学会提供:郑雪花老夫人念佛往生记,摘自《e世纪往生传》学谦居士选辑),尸体柔软而不僵硬――「……往生二十四小时后,居士们开始给慈母沐浴、更衣。身无污秽,面色红润光泽,体软如棉(颈部、手足、肢体比生前还要柔软)。」(上海/徐业华居士:徐马蕴淑老居士往生见闻记,摘自《e世纪往生传》学谦居士选辑),站着往生――「……看妈妈还是站住在那儿;心想:怎么妈妈今天念佛这么久?我就过去动动她,叫妈妈!还是不动。仔细一看,走了!原来是站著走的,手轻轻扶著……」(李木源居士细说新加坡往生故事,摘自《e世纪往生传》学谦居士选辑)……等,也许是吸引一些人参与助念工作的原因;毕竟好奇乃是人之常情。「预知时至」――自己预先知道往生日期,甚至预先妥当安排身后事,是念佛人临终时的另一个「奇迹」,许多人对此也感到讶异。如新加坡居士林前任林长陈光别老居士的往生即是预知时至,其情形如下:「老居士临近往生前的两三个月,经常在纸条上书写『八月初七』,家人不知何意……老居士的呼吸渐微渐弱,在大家整齐专注的佛号声中,安详自在地合上眼睛,就像一个熟睡的老人……九月十六日正是农历八月初七日,家人这时才明白,老居士原来在三个月前就知道自己往生的日子……」(新加坡/明静:陈光别老居士安详往生,摘自《e世纪往生传》学谦居士选辑)
这些出自现场见证者的真实记载都说明了净土法门及临终助念的真实功德和殊胜效验,也许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能力之外,但却是确实发生在我们眼前的铁一般事实,从古至今,例子不胜枚举,《净土圣贤录》、《往生传》……有兴趣者可自行查阅,而曾经亲身参与临终助念者在亲眼目睹各种往生的殊胜情形后,即使是最「铁齿」的人也对净土法门建立起坚定深刻不移的信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相信是许多参与过临终助念的同修都会有的同感吧!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