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改写了一篇二十年前的文章--记得当时爸妈和弟妹也曾来“探班”,如今父母俱登莲邦,而吴居士夫妇的雪中送炭依然温暖心头。记得当天下着雨,根本没有生意,幸好这对菩提伴侣带着他们的小菩萨光临…
-----------------
□立足人间 • 求生净土
∼心包太虚 祖印重光[2020自省篇]
在马六甲文化街夜市摆档多年,卖的都是我家师姐的精心杰作:有她亲手绘制、缝制和彩绘的各种可爱小布袋——包包上面绘画的主题,从开始时《法露缘》“心灵工厂”和新加坡《佛陀教育》期刊发表过的妙音(猫)菩萨的各种造像到后来各种可爱的小人物或小动物,在我眼中像家师姐的人一样天真童趣。
看到有人欣赏我家同修的作品,是摆档一大乐事;否则的话,夫妻两人在熙来攘往的人潮中闲话家常,看人来人往,也是另一种生活乐趣。如果遇上熟人,档口也就成了路边谈话的“凉亭”——那年春节的夜里,吴德福居士和李励章老师夫妇俩带着他们的两个小公主来到了我们的摊位前:闲谈之余,他们还成了我们的顾客,令我和家师姐衷心感激于那份暖心的鼓励!
谈话从吴居士的儿童佛曲创作开始……突然不知怎的触动心弦,我提起了太虚大师为印光大师所作塔铭中叙述彼此相知之深的一句,祖师大德的心量、风范,令人悠然神往!
许多年后的今天再度重温《印光大师全集》中收录的这篇塔铭中的一些文句,感动依然,心头却有一丝感概…
太虚大师提及与印光祖师的交往时娓娓诉说:“余识师普陀后寺于宣统元年,继此十年间,余每每居普陀前寺,与师往返普陀前后山甚频,书倡赠答非一,近二十年始渐疏阔…”清楚说明彼此之间的交往甚密,也包括了文字,思想上的交流。
最令人神往的是随后承接的这一句:“师与余相契之深,远非后时起信诸缁素所了知。”作为人生佛学倡导人的太虚大师自认与一心求生净土的净宗一代祖师印光法师“相契”——还用了“深”这个字来形容——从中我们也就自然体会到:立足人间与求生净土之间并不违和,没有对立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相知相契。
太虚大师在他的著作《居士学佛之程序》(一九七零年星洲南洋佛学书局出版;为法师于民国十五❲1926❳年元旦在浙西弥勒阁所作)有一系列推荐阅读的书目,《印光文钞》列在其中。太虚大师在印祖塔铭中亦说:“满众生觉,彻诸佛悲,净土一法,独能尽之。”
当代中国淨宗大德黄念祖居士在《大乘无量寿经解》• 〈前言〉中提到:❛当前科学发达,人类应具之知识弥广。社会进步,每人所肩之责任倍增。故咸应广学多能,鞠躬尽瘁,参加建设,造福人民,实现人间净土。晚近太虚法师提倡人间净土,曾详引《无量寿经》文句。盖以此经双照世出世间,详示真俗二谛。夫净宗之妙,在于‘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因持名之法,最为方便。随地可修,何待遁入山林;随时可念,不劳闭关宴坐。但发广大觉心,一向专念名号,下至十念一念,亦得往生。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既能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于未来;亦复自他俱利,造福社会于当世。❜
当代以弘扬淨宗为己任,师承印光大师的净空老法师当年在宣讲《妙法莲华经大意》第38集时曾自述:❛…没有出家之前,我第一部看的书《太虚大师全集》,接著就是看《大正藏》,这些都是在没有出家以前完成,这就是佛法的薰习没有中断过。断断续续没有力量,唯有不断的薰习;换句话说,时时提醒你的觉悟而不迷,所以才能有这么一点小成就…❜
读了这些,我不禁想起《无量寿经(魏本)》中的一句:「於此修善十日十夜,胜於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想起当年那个生意冷清的春节雨夜,德福和励章夫妇雪中送炭的温暖,也清晰记得父母相继往生后,夫妇俩的关怀慰问和鼓励,励章师姐三番四次只要有缘见面就劝我重新提笔却被我冷冷回应…
要说的是,其实我们之间并无特别深厚的交往,只是基于一份法情道谊,他们的无私胸怀怎不令我感动?抚今追昔,受恩再三,忆念着何庆保老师在网络群组中的劝勉,指导我应当向吴德福律师学习,“把专长与兴趣用在弘教上”,他们的示现和榜样,令我想起以前读印顺导师著作时读过的一段《增壹阿含经》经句:「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我的内心激荡,陷入了深深的、深深的沉思之中,思考着下一站的出发…
∼原文转自马佛总网站:原载❲南洋网 2001/05/21❳,2020.5.19略作修改;2020.5.20再度改写。威南 学
“我可爱吗?”-原创卡通动物
-
可爱的小狗和小猪问你:"Am I Cute?"(“我可爱吗?”)
~原创卡通造型,我们亲自设计、亲手画上的可爱卡通动物!
手提袋(小)〈有拉链〉Handbag(S):
Size: 21 x 18 (x 4) cm
16 yea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